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五育並舉促全面發展】新港報告之美育高端論壇第十三講

南京大學文學院許結教授做客新港美育高端論壇,共話“經典閱讀與PP电子情境”

2024-11-29  點擊:[]

 

2024年11月26日晚,南京大學文學院許結教授莅臨我校創新港校區,以其深厚的學術底蘊和獨到的見解爲在場師生帶來了一場主題爲“經典閱讀與PP电子情境”的精彩講座。此次講座是新港美育高端論壇系列活動的第十三講,由PP电子學院張勇副院長主持,PP电子學院中文系劉祥副教授等嘉賓出席。



論壇伊始,PP电子學院張勇副院長對許結教授的到來体现熱烈歡迎,並介紹了許教授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卓越成就。張院長指出新港美育高端論壇旨在通過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爲我校師生提供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台,促進美育與PP电子教育的深度融合。

許結教授作爲中國古代文學領域的著名學者,是中國辭賦學會會長、江蘇省古代文學學會會長、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許教授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辭賦理論通史”、教育部項目“中國賦學曆史與批評”、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曆代賦彙》點校”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辭賦與圖像關系研究”,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辭賦藝術文獻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許教授的學術成就獲得了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结果獎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已出书《中國辭賦理論通史》等學術專著共40余種。

關于此次講座的題目許結教授提出,經典閱讀的PP电子情境包罗了道德情境、學術情境、藝術情境和自然情境幾重維度。


道德情境

道德情境在于“求善”。許結教授首先從《孝經》出發,提出中國經典文本重“孝”的道德觀念。《論語》中孔子對“孝”的解釋爲:“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體現出傳統道德精神從“孝養”至于“孝敬”的更高境界。許結教授強調,在法治約制之外,西方傳統文化精神以宗教約制爲主,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以道德約制爲主。在平衡宗教約制和道德約制之中,中國提出了“以道德代宗教”之說。道德約制的至高境界即“止于至善”,求善的心靈構建方式即是《禮記·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因此,讀經典應該掌握住道德情境,帶有“求善”和“敬”的態度,懷著敬畏之心和敬愛之心對待自身的學業、事業,乃至國家和全人類。


學術情境

许结教授提出,学术“求真”求的是相对真理,相对真理的显现也可以说是一种情境,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彷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富厚、生动泼的天地境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体现的思与学之间的智慧运用,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所体现的“乐”之境界,更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体现的学习与生活和生命之为一体的生命境界。在學術情境中,许结教授提出三组看法可参“求真”之法:

1.博與精

世人皆知王安石《泊船瓜洲》的詩句“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之中“綠”爲點睛之筆,而衆人鮮知的是詩人曆經了多次的更改打磨。若非廣博的知識儲備和精益求精的雕琢精神而“經典”難成。

2.漸與頓

處理好漸與頓的關系對于治學至關重要,而漸與頓的關系在中國傳統治學要领中有一轉變。六組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禅宗頓悟精神對中國傳統思想影響深遠。從孔子強調“學而時習之”,至楊時千裏尋師,程門立雪,再到朱熹在教書時忽而長嘯而有“丙戌之悟”,可見從孔子到程朱確有由漸悟到頓悟的轉變。

3.得與失

《老子》十二章中提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過度追求感官享受和物質財富會導致人失去內心的平靜和道德的清明,學習亦如是。生也有涯,學也無涯,學習需在選擇和取舍中推進,既明白舍自己所不該、不能之事,也明白取舍自己所能之事。


自然情境

讀書最終是爲了認識人與自然,因而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也是當代學人面對的焦点。許結教授認爲,中國經典構建出了人與自然有“天人合一”之關系的至高境界。與中國文化重PP电子自然差异,西方文化更重純粹自然。

儒家從《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延伸出了自然的道德化境界。自然道德化將中國的倫理文化提升到一個至高的境界,儒家在“修齊治平”後又提出了宇宙倫理。張載“爲天地立心,然後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就是宇宙倫理的體現,這亦合于“人與自然生命的配合體”的當代命題。

而“道法自然”“莊周夢蝶”“濠梁之辯”的道家思想則體現出人生自然化的境界,這一境界使得人生的苦難、憂傷、坎坷和迷障得以消解。正如“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最美之景並非“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而在于“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對于當代人而言,儒家的自然道德化敦促了事業性的抱負,而道家的人生自然化使人們擁有了愉悅與淡然之感。

許教授的講座不僅是對經典的解讀,更是對治學、生活與生命境界的深刻理解。他鼓勵師生們通過經典閱讀深入理解PP电子情境,以實現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



此次報告收獲了廣大師生與校外聽衆的熱烈反響。在互動環節,現場同學積極參與互動,提出了許多富有洞見的問題,許教授均給予了細致的解答。同學們就如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詩教以及詩歌與現實人生的融合、如何深入理解自然道德化和道德自然化、自然規律與道德的關系、理工科學生如何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理想與命運的關系等諸多問題和許老師進行了交流。許教授建議理工科學生通過閱讀經典文獻選本來了解傳統文化並鼓勵各人立雄心,成大業。



講座最後,PP电子學院張勇副院長代表學校向許結教授頒發紀念榮譽證書,並與論壇嘉賓一同合影留念。


PP电子學院

2024年11月28日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