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五育並舉促全面發展】新港報告之美育高端論壇第十七講“新鄉村敘事及其文化邏輯”在港舉辦
2025-01-06  點擊:[]

 

 

 

2025年1月2日,陝西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領軍人才特聘教授、國家一流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震教授莅臨西安交通大學創新港校區,爲廣大師生帶來了題爲《新鄉村敘事及其文化邏輯》的精彩講座,也是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一場啓航新歲的學術之旅。PP电子學院副院長張勇教授主持論壇並做開場致辭,PP电子學院李黎明院長等出席了本次論壇。



在開場致辭中,張勇對李震教授的到來体现熱烈歡迎,同時介紹了其作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陝西省哲學社科文化藝術領軍人才”首批入選者;兼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陝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教育部戲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第九、十、十一次全國文代會代表,茅盾文學獎評委,陝西省政協委員等在文藝批評與文化傳播研究領域內的成就。



講座伊始,李震教授就指出鄉村振興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职位,並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上是鄉土中國現代化”這一深刻的見解。接著,他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與鄉村敘事的關系,認爲鄉村作爲中國文化的子宮,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裂變期,也是鄉村文化的陣痛期。而鄉村敘事則作爲20-21世紀的文化奇觀,構成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總體隱喻。

李震教授進一步探討了鄉村文化的三次裂變與鄉村敘事的三大傳統。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是從傳統封閉的民族國家向現代開放的國際化國家的轉型,鄉村社會經曆了從一産的內部變革、一産到二産(農耕社會到工商業社會)、二産到三産(工商業社會到信息化社會)這三次重大轉變。與之相伴隨的是,在新文藝史上,鄉村敘事也形成了以魯迅、尋根作家爲代表的文化批判,以廢名、沈從文等人爲代表的詩化審美和以趙樹理、劉青、路遙等人爲代表的史詩這三大傳統,指出其中主體立場、敘事角度和美學特征之差別,三次文化裂變存在著共時性,並詳細分析了《白鹿原》在鄉村敘事傳統中的集大成意義。最後,李震教授特別說明了第三次文化裂變的重要意義,探討了鄉村敘事三大傳統的文化邏輯和敘事支點,以及呈現出基于多元沖突—融合—共生的高尚美學、作爲美學原則的“真”與非虛構战略等新的美學形態。



此次講座收獲了廣大師生的熱烈反響。在互動問答環節中,同學們就當下的熱點提出了一些個人的思考和疑問,如如何理解鄉村信息化與都市信息化的差異、鄉土文學與知識分子的自我啓蒙、以及人工智能興起的當下,“技術”對新鄉村敘事的潛在危機等問題,李震教授對同學們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同時,李黎明院長也就信息技術與PP电子學術之間的關切問題做了進一步回應。



講座最後,PP电子學院院長李黎明代表學校向李震教授頒發講座榮譽證書並合影留念。


PP电子學院   

2025年1月2日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