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楊鎖強:當代書法患了文化貧血症”在全國美術報全文登載
2012-03-20  點擊:[]

《西安晚報》“水墨中國”對話我院中國書法系副教授楊鎖強,7月4日發表了題爲“楊鎖強:當代書法患了文化貧血症”的訪談。以文化的立場對當代中國書法發展中的部门問題進行了剖析與反思,指出當代書法患了文化貧血症。《美術報》于7月25日全文轉載了該訪談。並配有現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邵秉仁的作品。

楊鎖強,系我院中國書法系副教授,書法史論與書法創作兩個偏向的碩士導師。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學術委員。我校“書法鑒賞”精品課負責人。今年元月20日,楊鎖強被省政府任命爲陝西省現代書畫院副院長,姚引良副省長親自頒發了聘書。

附《美術報》、《西安晚報》刊登的電子版和訪談的全文。

《美術報》鏈接地址:http://zjdaily.zjol.com.cn/msb/html/2009-07/25/content_22924.htm?div=0

《西安晚報》鏈接地址:http://epaper.xawb.com/xawb/html/2009-07/04/content_147607.htm

楊鎖強:當代書法患了文化貧血症

記者 樊 奎

自從革新開放以來,中國書法获得了空前的複興、繁榮與發展,中國書法所呈現出的藝術特征,所湧現出的風格流派,遠比曆史上任何時代都豐富。然而,在這看似熱鬧的背後,有學者指出,由于書法已由精英文化走向了大衆文化,也隨之帶來一定的問題,“文化貧血症”已經成爲當代書法發展的致命缺陷。

楊鎖強,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中國書法系副教授,一直以來,他認爲作爲凝聚中國文化大智慧的書法應堅守中國文化精神且注重內外兼修。並指出當代書法家重視了書法技術層面的修煉,卻忽視了中國書法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這是當代書法發展的軟肋。

近日,《水墨中國》對話楊鎖強先生,以文化的立場,對當代中國書法發展中的部门問題進行剖析和反思,抛磚引玉,以期爲促進中國書法康健可持續發展盡微薄之力。

記者:中國書法作爲中國傳統文化最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象征,深刻地反映著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心理、文化結構和精神追求。古代社會是十分重視書法的,雖然有其如求仕、顯名等實用目的,但是,人們更重視書法自己的文化內涵,把它當作修身養性的法寶。著名書法家劉炳森也說過:書法的意義超過書法自己,完全可以上升到對民族文化的情感和認知上去。但現在許多人在講,中國書法的傳統文化精神在當代失落了,你對這種現象作何評價,您認爲“失落”的原因何在?

楊鎖強:這是由多個原因造成的。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人把中國落後的原因歸罪于中國傳統文化,這種擴大化了的錯誤邏輯使得中國傳統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劫難。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斷層。西方的物質與科技的強勢使得其文化也成了強勢的文化。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被西方的經濟與科技文明所蠶食,簡單地以物質先進等同于文化先進的錯誤邏輯使得中國文化日益消解。總體而言,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迷失了。“中國書法作爲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最爲凝練的物化形態”(鍾明善語),其所表現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也隨著文化的迷失而失落了。這是曆史人爲造成的,這種斷層遲早要获得修複,需要的是時間。離開了文化的承載,書法就成了無靈魂的野鬼,四處遊蕩而不知所以。文化需要積澱,書法亦然。一個時代的文化只是文化曆史中的一瞬,也纷歧定是好文化,文化也有走向歧途的時候。離開了對時代文化在文化史上的职位與貢獻的深刻反思而大談書法的時代性是不行靠的,往往是自欺欺人。中國書法在當代患上了嚴重的“文化貧血症”,這很可怕,因爲沒有文化高度的東西只是過往雲煙,留不住。

記者:書法進入80年代,開始借鑒了西方美術的展覽模式。90年代以來,中國書法的展覽效應加劇。近20年來中國書壇所舉辦的各種類別的展覽層出不窮,對參展者來講,要在數萬件作品堆中讓評委們在“三秒鍾”內看上你的作品,理想的辦法就是從外在形式上做文章,“形式至上”這個創作原則在當代展覽機制下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形式至上”、“視覺沖擊力”是近幾年書法界喊得很響的口號,你怎麽看待這種主張?

楊鎖強:是的,“形式至上”、“視覺沖擊力”的確是書法展覽功利化的獨特産物,從展覽的評選來看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爲爲了讓自己的作品從衆多的作品中跳出來,追此兩者最能吸引人的眼球。看似合理,但是,你若從書法的文化價值的深層結構來判斷就有問題了。中國書法最爲感人的來自于內在的“意”、藝術境界和文化的精神力量,它是一種內美,而不是西方藝術所追求的視覺感的日益膨脹。“六藝證道”,中國書法是以“道”爲旨歸的,而不是形式至上。形式美只要短暫的目鑒,悅目就夠了,但中國書法還要有持久的悅心悅意的心鑒和悅志悅神的神鑒,直達天地之境界,以有限而寓無限,這是中國文化與藝術的大智慧。因此,倡導“形式至上”其實是中國書法審美境界的大倒退,“形式至上”、“視覺沖擊力”是書法展覽功利化的不良産物,扭曲了書法存在的社會價值。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價值絕對不能以審美效率爲权衡尺度,也不能以視覺的刺激快感的水平來淺薄地权衡,而是應該以其文化內涵與藝術審美境界的崎岖作爲評價尺度。在一個時代,能悅目、悅心的藝術许多,可供選擇的也许多,這取決于獲取美的機會成本。影視網絡在這方面具有比書法更多的獨特優勢,而唯有書法可以達到“道”體境界的悅志悅神,它代表了審美的高度。在當代,中國書法傳統的正大氣象被當代的惡、醜、俗所取代,中國書法傳統的境界被當代的形式至上所取代,中國書法傳統的精神力量被視覺沖擊力所取代,形成了粗頭亂服、東倒西歪、張牙舞爪形的擺弄,中國書法有成爲西方文化附庸的危險,這是當代中國書法的悲痛!中國書法看似繁榮,其實蘊含著深層的文化危機。

記者:當下書壇有“書法家要純藝術化”和“書法家要學者化”兩種提法。前者主張書法家要走與同傳統的書法實用性徹底割斷的“純藝術家化”的门路,認爲書法家的純藝術化的時代已經到來;而後者“書法家學者化”的呼聲也極爲強烈,認爲中國曆代書法各人也都具有高深的學問,並很是重視PP电子品格的修煉,這是成爲書法家的必由之路。你怎麽理解這個問題?

楊鎖強:“書法家要學者化”這是曆代的書法傳統。當然這裏的學者是指國學的學者,而不是純粹西學的學者。書法離開了道德與學問立不住,古今皆爲如此。因此書法界呼喚“書法家要學者化”是有原理的。中國書法的內在境界是通過學問養出來的,昔人于書法是“清心無挂礙,處處蓮花開”的自然流露,故寫書法是人養字,字養人;现在人有的是“名利大如海,處處做出來”,機關算盡,費盡心機地做字。因爲沒有學問,養不出來,就做。累不累呀?我把這種藝術歸爲虛僞的藝術。在這裏我還得強調一下道德,字如其人,書法家德的境界也就決定了其書法作品的境界。只有具有無私無我與天地渾一不二的大德才气産生具有天地境界的偉大書法作品。在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轉圈圈而忽視書法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追求的書家,其書法作品也就因沒有逾越個人宣泄的功利藩籬而使其具備普遍性,故其難以有永恒而持久的生命力。

書法界也有人提出“書法家要純藝術化”,非把書法的實用性與藝術性對立起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任何藝術都是“戴著鐐铐在跳舞”,實用不光不能消解書法審美境界的闡發,而且是書法實現大衆審美價值最爲有效的途徑。中國書法史上創造了諸如瓦當、石刻、鍾鼎文、信劄等高審美境界的曆代書法經典都是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産物。毛筆在當代從寫字記載信息功效上的退出和代之而起的鋼筆書寫與計算機打字並沒有完全消解了書法的實用性。而是對書法的實用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千篇一律單調的標准化和規模化的工業産品爲書法的實用提供了新的實用與審美結合的空間。中國書法如果不在一個時代找到與實用的契合點,那麽,書法社會影響的萎縮就成爲曆史發展的一定。書法與實用領域結合的拓展與深化應是我們當代人面臨的新課題,而不是把書法從實用陣地完全撤離,純粹追求缺少文化依托的書法審美而喪失中國書法所依從的群衆基礎。書法家的純藝術化往往會導致其産生的書法作品滑入抽象或者墨藝的陷阱而喪失了中國文化的依托並難以获得文化身份上的認同。昔人講“六藝”,早就把書法歸于藝術,但志于“道”,這是昔人的高明之處。但今人舍道求藝求技,本末導致,以賣弄色相與形式爲尚,實是書法審美境界之大倒退。

記者:當前中國高等書法教育蓬勃發展,全國已有二十余所高等院校開設了書法專業,並形成了差异的教學特色與發展模式。作爲在高校從事書法教育的專業人士,你如何評價中國書法高等專業教育在中國書法文化精神傳承中的职位?

楊鎖強:我國的高等書法教育始于1962年,至今已开端建设了本科、碩士與博士、博士後的培養體系。並在高職院校、專業美術院校、師範學院和綜合性大學各有建構。我國的當代高等書法專業教育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取得了豐碩的教育结果並形成了差异的教學特色與發展模式。無疑奠基了中國高等書法專業教育在中國書法文化精神傳承上的舉足輕重的职位。書法藝術學科化是其貢獻的一個重要標志。在高等書法教育中,先“學”後“術”和先“術”後“學”都有利弊。我主張高等書法專業教育應該“學”“術”並重,內外兼修。那種只重視外功的“術”而忽視內功的學問的做法只能培養寫字匠,而不是書法家。因爲通過書法技法獲得對傳統文化及其精神的理解是不完整的。儒釋道原文籍的研讀、中國哲學、中國美學、中國文化等的修養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這些書本學問還不夠,還要讀懂大自然的這部無字天書。昔人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說的很精辟。離開這些學問,書法就缺少了靈魂,路將行而不遠。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我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执法基礎》課入圍國家精品課
下一條:書法系師生作品在省美術館隆重展出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