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24日,由美国华盛顿信息科学研究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北京大学信息治理系联合主办和协办的第四届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FIS 2010)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西班牙、日本、中国等20余个国家的60余名信息科学领域的专家代表加入了聚会会议。我校博士生导师邬焜教授及其所领导的博士生团队共10人,向大会提交的11篇英文论文全部入选,由于经费问题,只有5位博士生和邬焜教授赴会。邬焜教授应邀作大会主旨陈诉,邬老师指导的5名博士生划分被部署作大会分组陈诉。
本屆國際信息科學基礎大會的主旨爲:建设新的信息科學。會議的目標爲:討論信息領域中的差异看法,理論和途徑;交流各個信息學科中差异的、但是能夠實現互補的目標,研究課題和要领學。會議征文的主題包罗:新的信息科學對社會的沖擊和影響;智能科學在信息科學中的职位;新的信息科學的基礎;信息哲學;其它應用信息科學學科;關于信息社會和信息時代的科學;其他相關的信息研究。
我校邬焜教授作为此次聚会会议的国际照料委员会成员,在大会作了题为“Scientific information scienceize(科学的信息科学化)”的陈诉。陈诉中邬焜教授将今世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六大条理:信息哲学;一般信息理论;领域信息学;门类信息学;分支信息学;工程技术信息学。邬焜教授强调指出,由于信息和信息系统具有的普遍性品格,信息科学的最一般、最普遍的理论和要领乃是一种新的科学范式,在这一全新科学范式的影响下,人类的科学和哲学都将会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厘革,随着今世人类信息实践的生长,现代信息科学已经生长为一个包罗众多学科领域的学科体系。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正面临一个全面信息化的生长历程,可以把这一历程形象地称为“科学的信息科学化”。
邬焜教授在報告中還指出,信息科學綱領的出現不僅已經和將要全面刷新和改變人類的科學體系及幾乎所有科學學科的性質,而且也已經和將要全面拓展人類科學體系和幾乎所有科學學科的範圍和內容,由此將會一定催生出一種全新的以信息範式爲主導的具有現代科學體系和理論意義的信息科學體系以及相應的衆多領域性、門類性、分支性以及工程技術意義上的信息科學學科。
邬焜教授的報告引起了與會國內外代表的極大興趣,反響十分強烈。有國外專家在討論中指出,國際上認爲的信息哲學看法的提出只有14年,並且至今未形成理論體系,而邬焜教授早在30年前就提出建设信息哲學的任務,並在1980年代就建设了信息哲學體系,一個是30年,一個是14年,對比強烈,這將把國際上公認的信息哲學提出和創立的時間大大提前。有國外專家還直接邀請邬焜教授爲其刊物投稿,並提出動議將標志邬焜教授創立的信息哲學成熟性發展的结果《信息哲學——理論、體系、要领》(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翻譯爲多國文字。
邬焜教授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率先提出了體系完善、規模弘大的信息哲學的看法、要领和理論綱領,被譽爲“信息哲學的開拓者”、“信息哲學第一人”。30年來,邬焜教授在信息哲學的園地勤耕不綴,已出书專著13部、譯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270多篇。此次邬焜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團隊向國際信息科學大會提交的结果及在會議上的表現,充实展示了我校在信息哲學研究領域的特殊實力。
此次大會之前,國際信息科學基礎大會已召開過三屆,分別爲馬德裏(1994)、維也納(1996)、巴黎(2005)。前三次會議的參加者主要爲國外學者,此次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國際信息科學基礎大會吸引了更多的中國學者參會。
(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生李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