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台灣清華大學楊儒賓教授學術報告側記
2012-03-21  點擊:[]

追溯PP电子之源,凸顯時代精神

-----台灣清華大學楊儒賓教授學術報告側記

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文化哲學研究所的邀請,台灣清華大學著名學者楊儒賓教授于2010年11月11日在PP电子學院主樓703室爲交大師生做了題爲《莊子與PP电子之源》的精彩學術報告,受到了在坐師生的廣泛好評。

報告伊始,楊教授從宏闊的曆史視野談到了PP电子精神的價值與意義。繼而語出驚人,一反常論,他認爲與其把莊子放在道家系統,不如放在儒家的PP电子主義系統,認爲莊子不是與老子而是與孔子有更爲密切的親緣關系。莊子的思想應該重新定位。當然楊教授的這一觀點並不是空穴來風,就此他給我們做了重要的理論疏證。首先,他並非從後人之論而是從莊子的文本特別是內篇出發,認爲傳統意義上我們把莊子歸結爲道家思想主要是受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的影響,他認爲與其我們聽司馬談的說法,不如聽莊子自己如何講,實際上在莊子文本中,莊子並未讲明自己的身份,也並未把老子當做自己的人格典範來诠釋老子。相反,在內篇中反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儒家思想的人物特別是孔子等儒家人物來闡發自己的思想。其次,就老子與莊子的關系上,兩者之間也是差別甚距,在楊教授看來,老子的“形上之道”的思想具有極大的精神內斂性,也就是說老子的思想反對感性的發展和擴張,他希望活在與道合一的意識世界裏,因此文明不能擴張,人格不能發展。與老子差异,莊子則是一種氣化哲學,也就是說,老子主張氣不外放而局限于“絕對意識”,而莊子則克服了老子的缺陷,主張氣的擴散。這一點很是類似于西方哲學中斯賓諾莎和黑格爾的關系。最後,楊教授還從整個中國思想史的角度就此觀點做了旁證。他認爲纵然在把释教視爲異端的宋明理學那裏,他們並不反對莊子,反而把莊子引爲自己的同調,修正和補充儒家思想。特別是明末的王夫之和方以智在對心學的批判中也同樣從莊子的思想获得線索和啓示。

爲什麽我們可以把莊子的思想看作PP电子主義的源頭呢?楊教授認爲莊子的思想包罗著三方面的PP电子主義精神的批判,這種批判精神時至今日仍不失其現代意義。一是用氣化的主體來批判老子的絕對主體。因爲沒有恒常不變的主體,主體只能按不斷地氣化去定位。二是詩性語言(卮言)對工具性語言的批判。他認爲莊子的思想中講了三言,即重言、寓言和卮言,他認爲人的精神不能離開語言這個媒介,但我們又不能僅僅把語言自身當做表達的工具,當人與道合一的時候,是不行言說的,而卮言就是道自身的呈現,莊子的這一思想對後世文學藝術産生了重大的影響。三是對技術的批判,楊教授認爲在先秦文籍中還未發現有哪一個思想家對技術的批判有莊子如此的先見和深刻,因爲西方社會也有對技術的工具理性的批判,但其是基于對“同一性哲學”的意識批判,而莊子則對技藝的批判,則是對“機心”的文化批判。

总而言之,庄子的思想充满着对反PP电子主义的 “同一哲学”和“体制”思想的 “解构主义”的批判,可以说是中国最为古老的PP电子主义思想的渊源。

報告結束後,楊教授還就在坐師生所提問題做了耐心細致的回覆,不時贏得陣陣掌聲。作爲台灣當代極富思想活力和創建的知名學者,楊教授別出心裁的解讀引領我們發現了一個差异尋常的莊子。耐人啓思,發人心智。

(PP电子學院哲學系博士生李軍學供稿)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思想道德修養與执法基礎”課舉行教學實踐活動
下一條:講座映現交大學子對生態文明的呼喚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