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邬焜教授和他指導的我校PP电子學院哲學專業的十名博士生合著的學術專著《社會信息科學的理論與要领》已于2011年9月由人民出书社出书。這十名博士生是:靳輝、康蘭波、王哲、蔡東偉、王彥麗、馬新鋒、吳小俠、劉琅琅、李東東、王斌。
作爲“國家985工程Ⅱ期資助項目‘科技進步與PP电子精神’研究叢書”中的一本,該書是邬焜教授主持的國家985工程Ⅱ期資助項目“科技進步與PP电子精神”研究子項目《社會信息科學的理論和要领》(985hust-13003,2007.11—2009.8)的最終研究结果。
社會信息科學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國內的相關同仁們認爲,這一領域是在當代信息科學和信息哲學所提供的新範式的作用下誕生的,它將爲未來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某種統一研究的範式和綱領,從而在極洪流平上給目前分門別類的傳統社會科學帶來全方位的革新。1995年7月在北京郵電大學召開的“全國信息科學技術與哲學學術研討會”上,邬焜教授爲大會提交了題爲《科學的信息科學化》的會議論文,用“科學的信息科學化”來標示當代科學發展的未來趨勢。在那篇論文中,他特別強調了信息科學所具有的科學範式的作用,並認爲“發展到今天的信息科學是一個擁有衆多學科的各人族。信息看法、信息原理的普遍化,導致信息理論與幾乎所有的傳統學科間的普遍交织、滲透和映射。通過這種普遍相互作用的發展,可以說,信息科學在任何一個傳統學科領域中都能輻射開辟出自己的一塊領地,並且,信息科學自身的發展又能派生出一些與傳統學科研究的領域迥然差异的新興學科來。”社會信息科學正是這樣一門全新的新興學科,或者,更爲准確地說,它應當是一個全新的新興學科的領域,其中不僅包罗統一層面的社會信息科學的基礎理論部门,而且還一定會擁有諸多層次的衆多相關學科。
該書內容包罗8編、28章。其內容廣泛涉及社會信息科學的基礎理論、社會信息科學的若幹分論,以及運用社會信息科學的觀點、理論和要领對衆多領域的社會現象進行的分析息争讀。該書的內容不僅保持了觀點和理論的統一性,而且在體例上也具有邏輯遞進和層次展開的結構化特征,這就是從基礎理論到分支理論,再到對社會現象進行具體應用分析的結構化漫衍。這樣,無論從理論觀點來看,還是從邏輯結構來看,該書的內容都具有相互支撐、相互關聯、相互統一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邬焜教授在其撰寫的該書《前言》中對該書各編的內容和其在全書中的职位,以及各編內容間的相關關聯予以了簡要介紹:
“第一编 社会信息与社会的信息本质”论述的是社会信息科学的最基础的理论部门。其内容包罗社会信息的看法、规模与性质,社会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怎样从社会信息运动的尺度上对人类文化、人的本质,以及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进化的尺度进行具体的划定和阐释。这一编的内容乃是全书立论的理论基础。
“第二編 社会信息认识中介论与真理观”是从社会信息科学的角度对人的认识运动的机制和历程,以及认识可能到达的真理性建构的水平、方式和机制进行的探讨,可以把这一部门看成是社会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在人的认识领域中的拓展和应用。
“第三编 社会信息流传的一般历程和机制”探讨了社会信息流传的多维性和庞大综合性的特征,这一部门的内容可以看作是运用社会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人的信息认识历程和机制的理论对社会信息流传现象进行的某种具体而深入的全新解读。
在“第四编 社会信息生产和社会信息生产力”中,我们运用信息哲学和社会信息科学的相关理论对人类生产运动、生产和生产力的结构的庞大性、综合性、全息性,以及人类生产和生产力的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的本质进行了具体的划定和论述。同时,在这一编中我们还划分了人类生产力结构历史演进的差异阶段,并从信息组成和处置惩罚方式的变化上对差异阶段的差异特征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第五编 社会的信息实践”具体讨论了与信息时代人类生长起来的新的实践形式——信息实践相关的理论。其中主要涉及,信息实践看法的具体划定、信息实践与虚拟实践的关系,以及信息实践对人的自由息争放历程的促进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编 社会信息、网络与文化”具体探讨了信息时代引起的人类社会信息的新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伦理问题、文化批判和认同问题等领域的内容,同时,在这一编中,我们还运用社会信息认识论的看法要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艺术和戏曲欣赏中的庞大性特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第七编 信息革命、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对信息社会生长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领域的厘革进行了统一而综合的论述。这些领域的相应的厘革恰恰可以看成是社会信息科学兴起的全新时代配景。
“第八编 社会的信息化生长”对信息时代导致的社会领域方方方面面的信息化的生长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息争读。其中包罗经济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都市建设的信息化,政治、军事、生活、文教、医疗的信息化,以及人自己的信息化。这一编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中的社会信息领域的新的生长特征的解析,以及对其所引出的新的时代风貌的展示。
由于該書運用處于當代學術前沿的信息科學和信息哲學的全新理論範式對社會信息科學領域中的諸多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所以,該書的內容和取得的相關結論不僅具有新穎性,而且還具有比較大的開拓性和創新性價值。
文章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 王健,刘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