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灼烁日報:真善美,讓時代更溫暖
2012-12-27  點擊:[]

編者按:12月25日,《灼烁日報》刊發我院教授盧黎歌題爲《真善美,讓時代更溫暖》的文章,現全文刊登,以飨讀者。

思想道德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提出“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培育時代新風”,“建設美麗中國”,體現了我國廣大人民群衆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願望和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灼烁日報推出“2012年十大道德建設新聞回眸特刊”,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今年我國在思想道德領域呈現的新面貌。

去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就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重要內容的思想道德建設進行了精心部署。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大,則用了300多字的篇幅論述思想道德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作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來要求,把公民道德建設作爲工程來推進,把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作爲專項來治理。一年來,我國上至中央,下至地方乃至黎民,對思想道德建設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不斷深化。在道德建設方面順應社會發展和黎民訴求,根據新形勢、新要求,破解新問題,進行了許多積極有益的探索。黨和政府主導,廣大人民自覺參與,接纳實際步驟紮紮實實開展建設,成效正在日益顯現。

從“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勇救學生,到英雄司機吳斌忍痛停車救搭客、周江疆火海救人壯烈犧牲;從北京7·21暴雨夜愛心傳遞,到“航空報國英模”羅陽鐵肩擔起報國志……一幕幕感人至深的道德場面催人淚下,激人奮進。道德典型是社會的榜樣,在社會風尚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今年社會在道德領域悄然發生的轉變令人欣喜:從貶斥假惡醜爲主的社會輿論,到踐行真善美爲主的社會風氣。道德典型在這種變化中所起的作用功不行沒。正是榜樣“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作用,引導著人們見賢思齊,擇善而從。

道德的實現,既要靠良心堅守、輿論監督,還要靠制度保障。媒體有信息傳播與聚焦功效,也有宣傳引導和監督作用。近年來,公衆通過網絡媒體參與公共事務後,媒體的這些作用越发明顯。在揚善方面,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迹通過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傳播,迅速家喻戶曉。羅陽因公殉職的噩耗剛剛發布,追思的文章立即在網上鋪天蓋地;央視“我的父親母親·關注失智老人”活動剛一啓動,立刻引起社會關注;電視劇《焦裕祿》熱播,引起人們對人民公仆的深切懷念。在抑惡方面,網民提供的消息“撩翻了”幾位“表哥”,輿論監督、群衆監督的作用在今年越发明顯。制度建設也在紮實推進。今年3月以來,各地開展建设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範常態化機制,全國婦聯、全國老齡辦等聯合頒布“新版24孝”標准;一些地方近年來實行信用監督機制、社會誠信體系、“守信受益、失信必損”利益導向、見義勇爲的獎勵保護機制,這些都是在探索發揮制度層面的揚善懲惡的功效。

今年5月,中央文明委部署開展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突出重點領域,突出重點人群,突出重點區域,著力解決公德失範和誠信缺失問題。把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作爲建設重點。通過專項教育和治理,使道德領域展現新變化、新氣象、新風尚,社會道德水平和文明水平获得提升。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道德領域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開展道德文化研究和宣傳普及,讓社會主義焦点價值觀深入人心。舉辦道德論壇、道德講堂,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講述身邊的道德故事,讓走進道德論壇、道德講堂的每一個人都能成爲道德的實踐者、受益者和傳播者!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全國道德模範評委會委員)

原文鏈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2-12/25/nw.D110000gmrb_20121225_2-04.htm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2013PP电子軟件學院新年聯歡晚會圓滿落幕
下一條:王宏波教授當選陝西省哲學學會新一屆會長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