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邬焜教授在信息社會50人論壇2013年會暨“邊緣革命2.0與治理創新”研討會上發演出講
2013-12-17  點擊:[]

信息社會50人論壇2013年會暨“邊緣革命2.0與治理創新”研討會于2013年12月14日在北京召開。論壇成員來自相關機構的專家學者和媒體代表約12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包罗三項主要內容:

1.發布信息社會50人論壇的首份年度報告:《邊緣革命2.0: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

報告認爲,在中國的革新與發展進程中,邊緣力量一直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如果說1980年代由邊緣力量發起的經濟革新可以稱之爲“邊緣革命1.0”,那麽2000年後由草根網民推動的社會全面變革就可以稱之爲“邊緣革命2.0”。與“邊緣革命1.0”相比,“邊緣革命2.0”在行爲主體、行爲方式、變革對象、影響的範圍廣度深度等多個方面都具有了很是差异的特點。報告強調,當今的中國正處在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並存的三元社會中,解決紛繁複雜的現實問題不能就事論事,也不能用傳統的要领,需要用複雜科學的思維從文明發展的高度去尋找出路,需要充实尊重和不斷激發人民大衆的創新活力。該報告對中國信息社會發展現狀和未來進行了分析預測,提供了大量關于信息社會發展的新思維、新要领。該報告分爲17個部门:序—用信息社會的眼光看世界;引子—信息文明、第二次現代化與革新新動力;另有15個專題探討,其內容主要涉及邊緣革命2.0、信息社會、信息文明、信息生産力、信息哲學、中國特色信息化门路、農村轉基因工程、互聯網經濟體、網絡文化、大數據、智慧都市、複雜思維及複雜治理等。

《邊緣革命2.0: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一書已由上海遠東出书社出书發行。

該報告的最後一個專題“信息哲學的創立和發展”是由西安交通大學國際信息哲學研究中心主任邬焜教授撰寫的。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信息社會50人論壇2013年度輪值主席張新紅先生在其所撰寫的序中評價說:“將一項研究上升到哲學層面可以算是到最高境界了”,“以‘信息文明’開篇,以‘信息哲學’收尾,本書可以稱得上是關于信息社會的新思維魔方了”。

2.發布由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評選出的“2013年度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十件大事”

這十件大事是:互聯網金融成爲熱點、大數據熱潮興起、“棱鏡”事件波及國際社會、《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發布、《“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出台、《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幹意見》出台、微信用戶超過6億、“雙11”全天支付保成交額超過350億元、“3Q大戰”走向最高法院、4G牌照發放。

3.特邀13位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演講,並圍繞“邊緣革命2.0”、“大變革與新思維”、“挑戰與治理創新”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演講題目包罗:網絡技術對權力結構的影響;新農人現象;奮鬥的青春:“蟻族”調查;互聯網與新物種起源;複雜性研究與信息社會的實現;適當社會:意義互聯網的興起;信息社會老年人權利訴求與解決之道;大數據與社會治理;複雜治理與执法的變革;新文明與治理創新;信息經濟:中國經濟轉型的焦点動力;打工群體網路應用。

西安交通大學國際信息哲學研究中心主任邬焜教授應邀在會上作了題爲《信息哲學與信息社會的變革》的演講。演講內容分爲九個部门:1.哲學的轉向與哲學的最高範式;2.信息哲學實現了人類哲學的第一次基础轉向;3.信息哲學的性質及其對哲學的全新突破;4.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基了信息社會的科學技術前提;5.信息哲學爲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做出哲學論證;6.信息哲學對人類實踐和社會發展規律做出了新的解讀;7.網絡民主將促進信息時代新型民主制的發展;8.信息時代的全新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9.信息價值論乃是信息生態文明的哲學基礎。

邬焜教授和其他演講人所作演講引起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興趣和熱烈討論。有與會專家評論說:此次會議演講的內容信息量極大、創新性極高,是一場強勁的新思維的沖擊波,是一場思想交鋒的盛宴。

西安交通大學國際信息哲學研究中心供稿

2013年12月15日

【資料鏈接】“信息社會50人論壇”是由中國信息經濟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阿裏研究中心等五家單位配合倡議並發起,由信息社會研究領域的有識之士組成的學術群體。論壇的宗旨是聚集國內致力于中國信息社會問題研究的一批著名學者及領域內專家,以“開放分享、相互學習、平等爭鳴、文責自負”爲原則,配合研討中國信息社會的發展問題,爲中國信息社會的發展提出建議。

“信息社會50人論壇”建设于2011年9月,建设之日發表有《信息社會共識》的宣言書。

1.互聯網金融成爲熱點

互聯網對經濟的影響逐步滲透到傳統金融行業,並且全面覆蓋支付、結算、融資、貨幣、基金、證券、保險、理財,以及金融産品銷售渠道等多個細分領域。互聯網金融開始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創新業務形態。

2.大數據熱潮興起

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學習大數據及信息技術影響,到國家統計局開始與互聯網企業相助利用大數據開展調查統計,再到各類企業、商家紛紛推出的大數據服務,社會各界對大數據的關注持續升溫。2013年亦被稱爲中國的“大數據元年”。

3. “棱鏡”事件波及國際社會

2013年6月, 美国国家宁静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了美政府多个秘密监视项目,令美国“棱镜”监控计划完全袒露在民众的视线之下,并将多家互联网巨头推上风口浪尖。“棱镜”等系列项目的曝光引发了信息社会国家宁静与小我私家隐私掩护关系的争议,也凸显了中国网络宁静面临的巨大挑战。

4.《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發布

2013年7月16日,工信部正式發布《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規定》進一步明確了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的規則和信息宁静保障措施等,將推動我國電信和互聯網行業個人信息保護制度不斷走向完善。

5.《“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 出台

2013年8月1日,國務院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寬帶網絡成爲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2015年我國將开端建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

6.《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幹意見》出台

2013年8月8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幹意見》。“信息消費”受到高度重視。鼎力大举促進信息消費,被看作是一項既利當前又利長遠,以及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重要舉措。

7.微信用戶超過6億

2013年10月,腾讯微信用戶超過6億,其中海内用户凌驾4亿,外洋用户凌驾1亿。加上网易易信、阿里来往等,以移动社交平台为代表的微应用迅速生长,标志着中国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微”时代。

8.“雙11”全天支付寶成交額超過350億元

2013年11月11日“購物狂歡節”,阿裏巴巴支付寶成交額超過350億元,相當于我國日均社會零售總額的近5成。電子商務的快速崛起,擴大了就業和內需,帶動了物流金融寬帶基礎設施發展,促進了零售批發、加工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並推動了城鎮化的發展。

9. “3Q大戰”走向最高法院

2013年12月4日,最高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奇虎與騰訊不正當競爭糾紛上訴案,持續3年的“3Q大戰”走向最終審理。判例將對互聯網産業競爭花样、互聯網經濟生態系統發展、信息社會競爭規制等産生深遠影響。

10.4G牌照發放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正式發放4G牌照,標志著中國大陸正式進入4G時代,移動互聯網應用與相關産業發展將迎來新一輪热潮。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哲學與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交大乐成召開
下一條:PP电子學院舉行2013年下半年第四次教學事情坊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