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易中天先生爲西安交通大學千名師生作報告
2014-04-21  點擊:[]

4月15日晚,西安交通大学文化素质品牌讲座“學而講壇”七周年特别筹谋,特邀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携新作《中华史》第七卷《秦并天下》莅临交大思源运动中心,举行新书宣布会之《中华文明的基本》专题讲座。本次运动由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田主办。

作爲“名嘴”,易中天自然人氣超高。昨晚6點不到,西安交通大學思源活動中心門外就圍滿了期待入場的同學,入場門票更是一票難求。7點30分講座開始時,能容納4000人的思源活動中心就被擠爆了。

講座開始之前,舞台的LED大屏幕開始播放“學術超男”易中天66年的“變形記”:1947年出生于長沙,6歲隨父來到武漢;1977年考入武漢大學,後留校任教;2005年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解曆史,一舉成名;2013年5月,隱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當67歲的易中天先生悄然出現在鎂光燈聚焦的舞台中央時,思源活動中心掌聲雷動、人潮澎湃。

講座緊密圍繞著易中天新作《中華史》第七卷《秦並天下》展開。他以一張張圖片爲線索,向學生們講述一個又一個自己書中提到的故事及人物,其中有些廣爲人知,也有些僅爲曆史愛好者所了解。近兩個小時的演講中,易中天仍然保持著一貫的诙谐風格,雖然講的是曆史文化,卻沒有傳統報告會的正襟危坐,易中天不時冒出令人爆笑的俏皮話,還隨時即興高歌一曲。現場笑聲不斷,掌聲起伏。

易中天認爲中華文明始于夏商周,而在秦朝,統治制度發生了根天性的變化。秦以後的郡縣制是統治體制的革命性變化。至此後的漢朝,中華文明更是發展成爲世界性文明,兩漢和兩羅馬有许多相似之處,好比說東西漢、東西羅馬,還有前後制度的變化。建都西安的周秦漢唐這幾朝對中華文明史意義重大。中華文明走向世界,陝西這個地方對于整個中華文明史是很是重要的,中華文明是從這裏走向了世界。易中天体现,這裏是中華文明的根系,要向陝西致敬。

在觀衆的時而沈思時而捧腹大笑的歡愉中,關于秦制千年成爲曆史拐點的曆史探討大餐已歆享而過,接著便進入更爲火爆的現場提問互動環節,易中天在“應對”記者和同學們的“犀利”提問時,大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之勢,妙語連連。最後,由果麥傳媒董事長、著名出书人路金波及PP电子學院馬曉彬書記爲現場師生抽取大獎,獎品爲《易中天中華史》簽名本及易中天書法作品。

易中天先生西安交通大學講座實錄

2014415日)

一 中华文明的特点

各人好!很高興來到陝西,舉行《易中天中華史》第七卷《秦並天下》的首發式,同時實現我的“尋根之旅”。陝西對于中國曆史是很重要的。它是周秦文明的發祥地,漢唐文明的定鼎地。中華文明在這裏奠基基礎,中華文明從這裏走向世界。陝西,是中華文明的根系所在,我們要向陝西致敬!

所以,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中華文明的基本。

先看中華文明的特點。

中華文明的特點,是“三個唯一”:

第一代文明中,唯一存留下來延續至今的;

延續至今的文明中,唯一沒有信仰的;

沒有信仰的文明中,唯一具有世界性的。

這裏,顯然需要解釋。

我們知道,本屆人類共有七千年文明史,分爲三代。第一代是直接從原始社會産生的,西方學術界稱之爲“古代文明”。其中最古老的是埃及和西亞。西亞包罗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統稱“美索不達米亞”,也叫“兩河文明”。然後是哈拉巴、克裏特、夏、奧爾梅克,號稱六大古代文明。

第二代是在第一代文明的基礎上産生的,叫“古典文明”,包罗印度、瑪雅、希臘、波斯、羅馬、拜占庭、日本、阿拉伯、俄羅斯。

第三代叫“現代文明”,主要指西方。

大多數文明都是區域性或民族性的。印度文明,就是區域性的,不論種族論地區。斯拉夫文明,就是民族性的,不論國家論民族。日本文明,則既是區域性的,又是民族性的,一國一族一文明。因此,不大可能有其他國家和地區被日本化、印度化、斯拉夫化。過去沒有,將來也難。

世界性文明的出現,是從公元前二百多年開始的,這就是羅馬文明和漢唐文明。然後,是伊斯蘭文明和西方現代文明。但是,羅馬文明衰亡了。延續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是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和西方現代文明。

伊斯蘭文明和西方現代文明都是有信仰的,沒有信仰的是我們。

是這樣嗎?

是。什麽是信仰?就是“對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堅定不移的相信”,好比上帝或真主。這樣的存在,不屬于自然界,不能靠科學實驗來證明;也不屬于人類社會,不能靠日常經驗來證明。沒辦法,只能信仰。

這樣的存在和命題,我們從來未曾有過。所以,我們也沒有創世神和創世神話。我們後來也引進了释教,發明了玄门,卻從來都未曾真正成爲全民信仰。中國人也信佛、信鬼、信風水,卻其實“信而不仰”;拜神、拜仙、拜菩薩,卻其實“仰而不信”。所謂“信則靈”,其實是“不靈就不信”。

信不信,只看靈不靈。

所以漢民族的“信”,從來就沒有定准。祖宗、菩薩、狐仙、關老爺、太上老君,甚至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都可以一視同仁地請進神龛行禮如儀,只不過得各司其職。考大學,拜文昌;生孩子,求觀音;買屋子,看風水。只要能給自己帶來實際上的好處,我們是不忌諱改換門庭的。

這,也美意思叫信仰?

也只能叫崇敬。

有鬼神無宗教,有崇敬無信仰,這就是中華文明的特點。

問題是爲什麽。

這就與陝西有關了。

二 中华文明的秘密

陝西有兩條河,一條叫泾河,一條叫渭河。這是我們民族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泾渭兩河之間的周原,是我們民族的美索不達米亞。崛起于周原的周人或周族,則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

周人,奠基的是什麽基礎呢?

最重要的,是人本精神。

人本精神的産生,是在武王伐纣之後。這次戰爭的勝利來得很是之快,勝利了的周人必須回覆兩個問題:革命的合理性,政權的正当性。

回覆了這兩個問題的是周公,或以周公爲代表的周人。他們提出了一系列的看法和觀念。

第一個看法叫天下,第二個叫中國,第三個叫天命,第四個叫革命。

天下就是天底下。天圓地方。所以,天下就是普天之下,簡稱天下;也是四海之內,簡稱海內。

天下之中叫中國。中,就是當中;國,就是都市。

所以,中國,就是天下之中的都市,或都市國家。

中國的意義是什麽呢?

代表先進的生産力,代表先進的文化,代表文明的發展趨勢和性質。

對,三個代表。

同樣,中國也有三個代表:

夏:水利技術,尊命文化,初級階段的農耕文明;

商:青銅技術,尊神文化,初級階段的工商文明;

周:農業技術,尊禮文化,日趨成熟的農耕文明。

爲什麽要這三個代表?

因爲天下和海內都是天的。但,天不能治理天下,必須委托給署理人。授予署理權就叫天命,取消署理權就叫革命。先後獲得署理權的,是夏商周。

這就叫君權天授,是周人的第一個政治觀念。

那麽,天授權,看什麽?

看民意。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天,爲什麽要聽人的?

因爲天就是人。

何況殷商的失敗,就因爲不把人當人。周人必須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個政治觀念産生了:以人爲本。

以人爲本,就不能以神爲本。産生宗教的可能性沒有了。取代鬼神崇敬的是聖人崇敬,取代宗教信仰的是倫理道德。准確地說,是我們民族還沒有來得及産生宗教信仰,神的位置就被人占了。

聖人,即道德楷模。

高舉道德和聖人的旗幟,並不奇怪。勝利了的周人必須回覆:天,爲什麽要革殷的命?周,爲什麽能成爲革命者?

答案是:因爲殷商失德,周人有德。

以德得天下,就得以德治天下。

第三個政治觀念産生了,這就是以德治國。

那麽,以德治國是周人創造的嗎?

是,有甲骨文和青銅器爲證。甲骨文的德,是沒有心的,意思是获得。金文的德,有的有心,有的沒有。無心的做人名,有心的指道德。

最早的“有心之德”,出現在何尊。這是周成王時代的青銅器,最早的中國二字也出現在這裏。周人的貢獻,銅證如山。

以德治國,當然不靠信仰,靠禮樂。禮,是維持秩序的;樂,是保證和諧的。以禮維序,以樂致和,是周人的第四個政治觀念。禮也好,樂也好,都不是宗教,而是倫理和藝術。或者說,藝術化的倫理,倫理化的藝術。

倫理道德與藝術審美的結合,創造了中華民族獨有的禮樂文明。這種文明的特點,是力圖在天下與族群、邦國與家庭、社會與個人之間找到平衡點,實現方方面面的和諧相處。因此在文明之初,相當美好。

以人爲本,以德治國,以禮維序,以樂致和,這就是人本精神的主要內容,也就是周人爲中華文明奠基的基礎。這樣的文明,不行能有信仰。

那麽,怎樣的文明有信仰?

三 中华文明的再起

有信仰的,只能是一神教文明。

原理也很簡單:多中心即無中心,多信仰即無信仰。像我們漢民族那樣什麽都信,其實是什麽都不信。

世界上的一神教有三個: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種一神教,都産生于商業民族。商業民族的特點,是靠契約治理社會,通過人與物的關系實現人與人的關系。是物,就不是人。因此對于所有人,反倒具有同樣的約束力,因此是公正的,也是公正的。

第一種平等産生了——契約面前人人平等。

契約可以有多種。好比邏輯,就是是人與自然的約法,也是人與人的約法。其中,不證自明的叫正义,推導出來的叫定理,推導的過程叫推理,最後的結論叫真理。某一個結論是不是真理,不歸張三李四說了算,要看是否合理。

科學誕生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契約可以用于自然,更可以用于社會。社會的契約就是执法。只不過,是全體公民一起簽訂的,所以叫“社會契約”,又叫“全民公約”。

法治誕生了,执法面前人人平等。

但,执法能管的是底線,更高的要求只能靠道德。這就必須跟上帝簽約,条约的內容是上帝承諾:好人上天堂,壞人下地獄。這樣的契約簽了兩次,第一次的叫舊約,第二次的叫新約。

宗教誕生了,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可見,信仰的産生有一個前提條件:人與人之間是契約關系。

周卻是農業民族。農業民族男耕女織四世同堂,人與人之間是親緣關系。親人之間,講什麽契約、执法、真理呢?只能講親情、道德、倫理。親人之間也不需要上帝,只需要父家長和老祖宗。

此外,還需要面子。

面子加親情,就叫情面。這才是在中國管用的東西。

至于天下國家的父家長和老祖宗,則是萬歲爺和老天爺。老天爺不是一神教的上帝或真主,因爲老天爺既是自然的,又是世俗的。這不是信仰。

不過,中華民族雖然沒有信仰,卻有焦点價值觀。這就是三綱五常和階級鬥爭。但,前者適合小農經濟,後者適合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時代,就不管用了。這才有了道德沙塵暴,三聚氰胺蘇丹紅,都出來了。

顯然,我們的任務,是建设切合市場經濟的中華文明的焦点價值觀。這當然任重道遠,兄弟我是無能爲力的。我能做的事情,是撰寫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華史》,弄清楚三千七百年以來,我們的命運和選擇。至于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托付列位了!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PP电子學院舉行名師培優及教學觀摩研討會
下一條:PP电子學院順利舉辦征文比賽總結及交流大會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