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西安交大舉辦儒學大師杜維明教授報告會
2016-04-11  點擊:[]

4月8日晚,時值交大雙甲子校慶日,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西安交通大學科學館101報告廳以“儒家的‘仁’是普世價值”爲主題,爲交大師生帶來一場精彩的講演。

報告會開始前,杜教授接受了宣傳部的采訪。對于西安交大120周年校慶,杜教授祝福交大百尺竿頭更進一步,PP电子社科與理工科並駕齊驅、相互融合,努力建設成爲一所綜合型的世界一流大學。因此希望交大青年學子們有寬廣的視野、積極拓展自身見解,要做有創意的科學家。

講座准時拉開帷幕,報告廳座無虛席,黨委副書記宮輝代表學校致辭,張邁曾書記親自爲杜維明教授頒發PP电子學院兼職教授證書並佩戴校徽。PP电子學院黨委書記馬曉彬、PP电子學院副院長楊琳及師生代表400余人參加了此次報告會。本次講座由西安交大PP电子學院院長邊燕傑主持。

杜維明教授首先向西安交大雙甲子校慶体现祝賀,特別提到在各人關注自燃科學發展的同時,交大能夠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他体现很是難得並谢谢。他提到2018年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即將在北京召開,主題爲“學做人”,即“學以成人”。他認爲,重視人的課題是回應了軸心時代,追求終極關懷,重視人是人存活的問題,是世界的問題,並且希望能夠走出世俗的PP电子主義。

在做人方面,杜教授說,沒有同情的理性會成爲算計;沒有正義的自由會變成自私自利;沒有責任的權力會成爲掠奪的借口。如果一個人有同情但沒有理性,那麽會造成溺愛;有正義感卻不給予自由,就是強制;有禮有仁而沒有法,市場經濟都無法發展;社會和諧卻沒有尊嚴,就會使社會同質化,無法出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杜教授講到,儒家文明是開放的、變動的、發展的。尊重他人與自尊自重相融合,廣結善緣與獨立自主並存。儒家並沒有和儒家出現之前的文明徹底決裂,相反,對于夏商周的文明都有繼承。他用顔回“三月不違仁”的事例說明仁的重要性。同時從“士不行以不弘毅”的角度,說明堅持和執著的重要性。

他提出,有仁的禮更合乎禮,無仁的禮會成爲形式主義。沒有仁的勇是匹夫之勇,沒有仁的智是小聰明,沒有仁的信是小信。相反,一旦有了仁,就會有勇,智,信。杜維明教授特別指出人存在于世界是有價值的,存在與責任成正比。

報告會後,杜維明教授回覆了學生提問並最後說到:“剩余的問題,會後我要好好思考,尊重每位學生的提問權利”,點滴之間體現大師風範。

會前張邁曾書記與杜維明教授進行了會談。

附:杜维明教授 (Prof. TU Weiming),北京大学PP电子讲座教授,高等PP电子研究院院长。美国PP电子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儒家哲学,伦理学,价值哲学,宗教哲学,亚洲与比力哲学;著有《中庸洞见》(1976)《仁与修身》(1979),《道,学,政》(1989),《具有全球意义的具体人性》(2010),《二十一世纪的儒家》 (2014)

作者:陈晨 闫新辉

编辑:哲 汐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PP电子學院應用文科31班校友返校座談會熱烈召開
下一條:PP电子学院艺术系结业生校庆相聚 分享收获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