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十大學術新人】程誠:“85後”青年教師的社會學夢
2016-07-13  點擊:[]

“今天讀寫會有4名老師,12名學生分享文獻。”每周一晚上,東二樓實證研究所會議室的燈都會准時亮著,十幾名青年教師、學生們聚在一起,他們相互分享文獻,交流學習心得,這是西安交大PP电子學院社會學系青年教師程誠發起組織的學術活動——定量研究讀寫會。

程誠,西安交大第二屆“十大學術新人”獲得者,這個“85後”青年教師正在一步步向自己的社會學夢前行。

十年成長,從學生成爲一名老師

從2004年來到西安交大求學,程誠的青春、事業、生活與交大交彙交織。程誠是西安交大第一屆社會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在畢業短暫事情一段時間後,程誠選擇回到交大,繼續學習他熱愛的專業。就這樣,一路攻讀碩士,博士,一直到2014年留校任教,十年光陰,程誠從一名稚嫩的學生成長爲一名青年教師,現擔任《發展社會學》《社會調查與研究要领》等三門本科生課程的教學事情。

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在緊張的教學事情之余,程誠擔任著西安交大貧困生識別事情的學術顧問,2年多來,在程誠和學生處多位老師的配合推動下,現已形成了成熟的貧困生指標識別體系、數據收罗系統和穩定的數據分析框架,這套系統可以有效、多維了解家庭貧困學子的基本情況。不僅優化了事情效率,程誠更關注的是在貧困生認定事情中找到了“科學准確”與“PP电子關懷”的平衡點,“我希望出份力,讓貧困生認定事情更溫暖些,給學生‘更舒服’的關懷。”

拿著一張畫滿了關系線的“整體網分析圖”,程誠興高采烈地講起了班裏的故事。程誠擔任著崇實書院文科試驗班52班的班主任,他用專業知識分析了班級群體網絡,並以此爲基礎,關注著每位同學的成長。程誠用了二周時間與每位同學談心,“程老師很認真傾聽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困惑,並提出解決意見,鼓勵、支持、關心我們。”學生朱環說。

程誠是同學們眼中“親切的年老哥”,班級參加“最佳團日”活動,程誠積極出創意,提想法,請有經驗的高年級同學提建議,還在自己微信朋友圈裏廣泛宣傳。班級不負衆望獲得了全校一等獎,“取得好成績離不開程老師的幫助,我們很幸運,有程老師當班主任。”團支書吳秋妹說。

經世致用,做一些有意義的研究

在實證所前輩的無私幫助與支持下,程誠從一名初出茅廬的“科研新生”成爲了能獨當一面的項目主持人。“怎樣將研究做的更具有現實性、意義性”是程誠一直思考的問題,他的研究偏向有兩方面,一是社會網絡分析,二是青少年積極發展。與實證所重視理論的實際應用傳統一樣,程誠的研究側重于觀察、分析社會現實問題,通過分析實踐數據,展開理論導向的實證研究。

社會學是一門經世致用之學,程誠希望展開“對現實有些指導作用的研究事情”。在他主持的教育部PP电子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學生人力資本創造過程中的同群效應研究——基于自然實驗的實證战略》中,將關注點集中在高校學生的人力資源開發,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質量上,重點去探索社會網絡在人力資本提升以及更廣泛意義上的青少年積極發展等議題的因果效應,爲大學生的就業質量的提高提供數據證據與積極建議。而在程誠主持的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的《社會資本與人力資本雙重視角下的性別收入差異研究》項目中,則聚焦了我國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收入不平等問題,程誠帶領團隊,以社會學和經濟學相關理論爲出發點,探索這種不平等的主因究竟是因爲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歧視,還是父權文化的約束,爲社會公正、進步盡一份學術責任。

程誠希望繼續針對青少年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給青少年康健成長起一些作用。”同時,他還計劃將側重點關注在國家重大需求的研究上,“社會學是能動的,模型的預測性還需謹慎,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展開研究。”

这个喜欢打篮球,喜欢三国杀的“85后”青年教师,正脚踏实地向学术之梦走去,他冷静、踏实,“學術研究有梯队,年轻人应该做年轻人该做的事儿,现阶段,我得不停学习,将理论功底富厚起来,打好基础才气做好研究。”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邊燕傑院長、馬曉彬書記一行赴安康平利縣進行扶貧調研
下一條: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校长William Brustein会见PP电子学院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