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PP电子青椒辯論會:網絡帶給我們的是自由還是束縛
2017-10-09  點擊:[]

9月29日,PP电子青椒午餐辯論會在主E714開辯。本次主題是:網絡帶給我們的是自由還是束縛?我們該如何應對。此次辯論會聚集了多位來自差异學科、差异專業的青年教師。參會教師就網絡帶給現代人的影響以及網絡是否解放或者束縛人的問題展開了交流與探討。

在現代信息社會,網絡已經成爲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行或缺的重要組成部门。互聯網正在深刻而廣泛地影響人類的行爲方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但另一方面,我們越來越被各種網絡所牽絆:各種社會角色和活動的邊界變得模糊,時間部署被各種網絡活動占據……在某種水平上而言,網絡技術的應用打破了物理空間和時間的局限,建構出了“更大的網絡、更小的世界”的生活形態。網絡帶給我們自由,但就是這種自由似乎又變成了束縛和限制。那麽網絡帶給我們的究竟是自由還是束縛?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對此參會老師發表了差异的見解。

來自心理學專業的牛更楓老師從心理學層面首先展開討論,他提出網絡的出現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人卻似乎也在被網絡牽絆著。網絡爲人們構建了新的生活形態,網絡所具有的跨越性(空間特性)、非同步性(時間特性)、匿名性(人際特性)和去抑制性(自我特性),爲個體的心理和行爲建構了一個嶄新的空間,個體可以在其中超脫現實的局限和束縛,進行自我的表達和釋放。網絡帶給自由的同時也帶來了束縛和限制。人與人的人際關系的減弱,面對面交流能力的弱化也在日益增強。因而大多數人應該走出網絡去建设真正的人際關系。

楊沈龍老師從社會階層心理學的學科配景出發,提出網絡具有的海量的信息在一定水平上改變著社會階層的流動。而人們在互聯網中獲得自由和使其生活收到困擾是對等的,因爲自由自己就包罗著倒霉的層面。而社會秩序是現世的自由,它引導著人更好地生活。因此我們要給自己的生活建设一種能排除社會影響的自由,使自己順應自己的內心。

來自傳播學的徐婧老師講述了網絡時的勞工和剝削控制問題,提出了傳統媒體與當下的興趣導向媒體的差异。當下的網絡資本運作和大數據推送一定水平上控制著網民的浏覽信息群,網民甚至是在被迫接受著這種信息。而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建设和培養仍然在現實社會而不是網絡。

張楠老師從自己多年學生事情的經驗出發,指出現在青年學生群體中存在的關系斷裂狀態,人與人缺乏真正高效的關系鏈接。而這種關系斷裂的原因之一就是科學技術似乎給了人們一種認知:我們可以在技術幫助下實現我們想要的一切。這種認知使人的自我性不斷放大,使人産生自己可以改變社會的理想而失去與他人鏈接的驅動力。對于網絡帶來的人的實際交往缺失的問題的解決辦法不僅僅是從網絡走出來,更重要的是要面對技術帶來的現實中差异危機的混淆物。

最后,刘军老师指出重要的是我们当下的状态是否能用學術研究揭示出来。人们是否选择网络不是重点。即便人们疏于现实生活的交流,但人却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思想。而前提是我们必须深刻地掌握现实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PP电子學院青年教師聯合會簡介:

由PP电子学院青年教师组成的群团组织。本联合会以“四个服务”为导向,勉励差异学科、差异专业的学术融合,积极开展學術研究运动,努力发挥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

作者:PP电子学院 石倩倩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