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7點,在主E—703舉辦了“意”想天開項目志願者培訓講座,特邀請PP电子學院社會心理學研究所所長倪曉莉教授進行講授,PP电子學院黨委副書記李重、PP电子學院團工委書記于媛芳參加本次講座。
首先,主持人簡單介紹國運交大“意”想天開項目。它是一項具有公益性質的志願服務活動,通過和交大一附院相助,在志願者和一附院護士的幫助下,讓精神病患者根據某一主題自由作畫,希望通過精神病患者的畫作,挖掘他們的內心想法,爲研究精神病患者的精神世界,爲找尋治療精神病患者的要领提供助力。
然後,倪老師開始以“藝術治療”爲主題,從藝術治療的看法、繪畫治療與研究、藝術治療案例分析三部门展開了培訓和分享。

艺术治疗(Art therapy)即是指通过表达性艺术来进行心理诊断与治疗。利用艺术媒介、艺术创作历程和当事人对所创作艺术作品的反映,实现对小我私家的生长、能力、个性、兴趣以及内心关注点与冲突点的反思的服务。结适时事,倪老师温和地说:“十九大提出了增强社会意理服务,海内部门都市也逐渐重视起对精神卫生的关注,对心理康健进行普及。所以说,我们这个项目是很是有意义的,除了表达对精神病人的关爱,也能在这个历程中发现一些乐趣!”
繪畫治療是運用繪畫符號表征的功效,了解那些無法言表的心理世界,通過外化、宣泄和認知的過程,達到身心治療的效果。“繪畫創作的表達性、符號性和價值中立的特征,突破心理防禦機制的局限,表達更深層次的動機、情緒、焦慮、價值觀念等,並釋放被壓抑的不良情緒,實現心理機制的良性循環”,倪老師娓娓道來。
國內學者對120名康複期精神破裂症患者接纳藝術治療,發現藝術治療有效地促進了精神破裂症患者的康複,提高了其自理能力,降低了該病複發率。倪老師強調到:“繪畫藝術治療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心身疾病,不僅具有診斷和治療功效,還可用于後期的康複治療或預後。與會談式治療相比,繪畫藝術治療是一種非言語性意象象征治療要领,可以在更洪流平上回避意識、防禦機制及阻抗,表達出更豐富的心理內容體驗,彌補了訪談式心理治療的不足”。

最後,倪老師以“房樹人投射測驗”爲例進一步分析了藝術治療。倪老師說:“圖畫天然就是表達自我的有效工具。圖畫天然的功效首先是表達和溝通,其次才是有美學的意義。”“並且,圖畫是一種投射技術,它能反映人們內在的、潛意識層面的信息,人們對圖畫的防禦心理比較低。第三,圖畫所傳遞的信息量遠比語言豐富,表現能力更強,而且,在畫圖過程中,人們進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無形的東西有形化,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或相反)。”在現場,各人紛紛開始了“房樹人”創作,倪老師對各人的創作進行解讀,根據各人表達出來的潛意識,進行人格分析。現場氛圍異常活躍,各人對藝術治療的興趣愈發強烈。

“意”想天開項目是爲了喚起人們對于精神病人的關注和關懷,通過藝術治療幫助精神病人康複。本次培訓通過倪老師對藝術治療的介紹,不光增長了各人對藝術治療的了解、提高了對心理康健的重視,越发激發了同學們對于關愛精神病人的強烈意願,展現出交大學子與衆差异、又意義特殊的社會責任感。
文字:王星
圖片:譚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