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年青人的力量能夠改變都市的沈悶,我們希望把年青人的審美、趣味引入到都市的公共領域,讓街道更“洋氣”一點,讓年青人真正能夠參與到這座都市的細節改變——哪怕只是一個垃圾箱。”
近日,在西安市碑林區長安南路街頭出現了一番新現象。長安南路街道兩旁公共垃圾箱變新穎了,自行車停放變規範了,街道功效區域劃分也越发有創意了,整條门路到處充滿了設計與創意的氣息。這個新奇現象获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樣的變化得益于一項名爲“長安路計畫”的都市街道形象提升計劃,由西安貞觀事情室與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藝術系聯合策劃與主導,西安市碑林區政府統籌,碑林區城管局配合配合完成的一項都市街道新形象提升計劃。該項目內容包罗西安城牆南門到南二環的長安路沿線100個垃圾箱的形象升級革新,安放50個創意煙頭收集裝置,並設置10組共享單車停放區域。截至目前長安南路已完成一期形象革新事情。
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藝術系教師、青年設計師董琪及其團隊參與並主導了此次都市街道形象項目的視覺形象設計與創意事情,項目一期周期時長半年。
从提升垃圾箱形象入手,董琪老师团队设计还做出了煙頭收集器的創意。創意煙頭收集器的設計初衷是出于在投入煙頭的時候,這個行爲不僅單純出于道德律令,而是因爲行爲自己是有價值有趣味的。當人選擇一個箱子去投煙頭時,也是作爲都市個體在表達自己的意願,而這種意願自己作爲都市大數據能來繼續反哺都市自己。另外,他們還設計革新了一些街道共享單車停車區域。

PP电子學院董琪老師帶領著學生完成設計和創意後体现:“我們這次想傳遞的是設計改變都市不僅僅限于弘大設計,纵然是在街角或只有步行才气看到的小作品,也許更能激發出市民對都市魅力的再認識,這些設計讓都市變得柔和。從一個order,變成一種趣味的交互語言,讓過去的禁止或指令模式,變成更溫和的主動參與行爲,並在這個行爲中産生漣漪式的效能,這是很是重要的。”
藝術系研究生姚瑤說:“都市最重要的主角應該是人,用煙頭投票這樣一個小小的方式讓人們和這個都市有更多溝通聯系,當人們開始認爲自己和這座都市有越來越多聯系的時候,整個社會環境才气越发的和諧吧。我們接纳了接纳鮮亮的顔色,在垃圾箱,停車架這樣一個小小的單位上使用,或許這會成爲西安這座都市整個色彩改變的開始。用小小的行動一步一步接近一個大大的目標,我們正走在前進的路上。”


从标语口号到审美都市小品,这支青年师生团队相信垃圾箱、烟头收集器、共享单车停靠区只是开始,它是“未完成”的设计,相比于雄伟的都市雕塑,小我私家英雄式的都市地标,它显示的不是气概理想,是贴合人心的设计,是友善与趣味。一个设计会引发一系列设计,一群人的加入会引发一座都市的缔造,他们也希望“長安路計畫”不仅是空间的设计,也是都市的“事件”,以此唤起更多的青年力量和缔造力,引导更多青年力量从幕后走出来,为社会,为建设美丽都市身体力行,勇于肩负,孝敬力量。
鳴謝:貞觀事情室貞觀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