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西遷精神”宣講團走進PP电子學院
2018-03-22  點擊:[]

3月20日下午,西遷精神宣講團走進PP电子學院,爲PP电子學院師生做了西遷精神內涵的深刻解讀。本次宣講成員由西遷老教授丘大謀、西遷教職工子女金沙曼女士和理學院青年教師張磊教授組成,他們從差异的角度出發,以自身經曆和感悟與到場師生分享了自己所理解、感悟到的西遷精神。此外,本次宣講還請到了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李龍和西安交通大學朗誦演講協會副會長、導演仝曉鋒兩位專家進行點評,PP电子學院90多名師生代表參加了宣講活動。宣講會由PP电子學院院長李黎明主持。

正式宣講開始之前,李黎明院長首先介紹了西遷精神宣講團的基本情況,並對本次宣講成員和嘉賓進行簡要介紹。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113986832149017468

85岁高龄的西迁老教授代表丘大谋首先为各人分享了自身所经历的西迁故事,他还原了交大最初整体西迁再到主体西迁的整段历史,强调“局部利益听从整体利益”;追溯了交大西迁后建校遇到的困难和师生们携手奋进的峥嵘岁月,叹息“为了国家一切都是值得的”。他特别提出,“西迁精神已经受到中央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支持,但最要害的是我们自身,要把我们的力量用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上、党最需要的地方上去。人要有精神,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栽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家里有果子吃,而是为了造福更多的人、造福社会。栽树的人往往乘不了凉,要利用好好的时机和洽的时代推进学校和国家生长,这才是对西迁精神最好的继续,也是对中央对西迁精神的肯定、激励的最好回应。”

祖孫四代的西遷故事

788952866655525201

西遷教職工子女金沙曼女士則講述了父親金精教授與母親高景孟帶著祖孫四代進行西遷的故事。金沙曼動容地回憶道,1957年爲響應國家和黨的號召,怙恃帶著祖孫四代八口人從繁華的上海搬遷到西安,母親爲了盡快西遷給未滿周歲的小妹妹斷奶,80多歲的祖奶奶說著“哪兒的黃土不埋人,人是活著的寶”毅然決定一同西遷。她講道,到西安後,母親高景孟身爲西安交通大學幼兒園主任,以幼兒園的事情要爲教學科研生産服務爲原則,將愛奉獻給了每一個西遷的孩子,讓交大幼兒園成爲西遷孩子們快樂的家園,爲西遷教師解決了後顧之憂。父親金精教授一生秉持工業救國的偉大理想,18歲時放棄中央大學數學系保送的資格,報考交通大學機械系,在其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金沙曼女士和其他子女也以怙恃爲榜樣,始終邊事情邊學習,在奉獻中傳承西遷精神。

交大青年人的西遷情

172857336834405034

理學院青年教師張磊教授的宣講報告從自己進入交通大學開始追憶。他認爲,正是徜徉于通宵自習室刻苦學習的同學們和交大特有的氛圍激起了他的好奇心,通過校史館資料的學習、奇迹建築的探尋和與老師的攀談,他第一次走近了西遷的故事並爲之深深感動。特別是其所在學科的西遷前輩的耳濡目染使他更深刻地體會到“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內涵。張磊毅然從美國回國,回到交通大學,把自己的研究结果獻給祖國。他感伤道,自己回校任教後一年至少300天淩晨2點睡覺、節沐日無休,這樣用實際行動傳承西遷精神的青年教師在交大還有许多。

191179120765655794

李院長最後總結道,這次宣講會全方位、立體化、面對面講述,讓各人對西遷精神的內涵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和領會,PP电子學院正在組建西遷精神研究中心,相信PP电子學院的廣大師生能以宣講爲契機更好地理解西遷精神內涵,並立足自身崗位踐行西遷精神,落實學校黨委“創造留下曆史印記新貢獻”要求,實現學院各項事情的新突破。

文字:王美祥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