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1日,第六屆中國環境社會學學術研討會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社會學會環境社會學專業委員會、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要领研究中心、河海大學環境與社會研究中心及雲南民族大學PP电子學院主辦,西安交通大學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社會學系與西安交通大學社科處承辦。

李黎明教授主持
20日上午8:30,會議開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院長李黎明教授主持。出席嘉賓有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研究要领中心洪大用教授,中國社會學會環境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會長河海大學陳阿江教授,雲南民族大學包智明教授,中國海洋大學王書明教授、崔鳳教授,南京大學張玉林教授等。西安交通大學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邊燕傑教授,PP电子學院馬曉彬書記,張勇、王偉、張順副院長,《社會學研究》、《浙江學刊》等知名期刊主編和編輯,以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學者、師生共計120余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
開幕式上,李黎明教授向本次參會的領導和來賓体现熱烈的歡迎和感謝。在嘉賓致辭環節,洪大用教授首先表達了對本次環境社會學學術研討會的期待之情,他在回顧環境社會學曆屆學術研討會之後講到——今年將是環境社會學學術研討會第一次在中西部召開,這是具有全國性影響的重大事件。陳阿江教授作爲環境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會長致辭。他認爲西部地區特殊的曆史和地域條件造就了很好的環境社會學研究資源,並且在目前的學術環境下,使環境社會學知識的生産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他很是期待中國環境社會學有更好的發展前景。邊燕傑教授代表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團隊對列位參會者体现熱烈的歡迎,他通過梳理社會學關于中國環境問題研究的曆史脈絡,結合費孝通先生的“差序花样”理論,呼籲學者們關注“環境研究的關系視角”。

洪大用教授致辭

陳阿江教授致辭

邊燕傑教授致辭
主題演講環節由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社會學系系主任盧春天教授主持,洪大用教授和陳阿江教授分別發表了題爲《綠色社會的興起》和《環境汙染的問題化機制研究》的演講。洪大用教授的演講旨在展現我國革新開放以來的社會建設是如何納入環境因素並逐步邁向一個綠色社會的,他認爲建設綠色社會是形勢所逼、規律所在、民生所需,但這是一個艱難的長期過程。陳阿江教授的演講總結了環境社會問題的形成機制,他認爲科學技術及總體性結構演變是環境社會問題的主要形成機制。兩位教授的主題演講主旨明確、精簡凝練又引人入勝,予以參會師生諸多啓發。

盧春天教授主持
隨後,本次會議凭据主題共分爲十二個分論壇,包罗“環境意識與環境行爲”、“學科發展與環境社會學理論”、“環境運動與環境抗爭”、“綠色發展與美麗中國”、“環境治理與美麗中國”、“大氣治理及其指標評價”等議題,彙報論文超60篇。每個論壇設一名主持人,兩名評議人,並在評議之後,有簡短回應環節,更利于參會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纵观本次情况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从主题演讲到各分论坛,与会者从情况社会学研究的差异理论视角和维度对目前中国的情况理论、现象、问题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学理分析与实证研究,体现了师生学者的PP电子眷注和学术境界。中国情况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的乐成举办,对情况社会学的學科建設和生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相信能更好的推动西部地域情况社会学的整体研究进程。

(李一飞供稿 摄影:郭小龙 马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