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前沈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武斌坐客“思源”講書堂,爲交大師生帶來主題爲“絲綢之路與全球化時代”的專題講座,本次活動由校工會、宣傳部和PP电子學院聯合開展,教職工讀書協會承辦。PP电子學院哲學系李建群教授、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李重、PP电子學院副院長王偉及師生代表參加此次講座。

從古至今,絲綢之路作爲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加強著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作爲絲綢之路的起點古都長安,在當今全球化配景下于各國經濟、文化交流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武斌老師從重新定義“絲綢之路”的看法開始,圖文並茂地講述了絲綢之路開始的時間,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人,絲綢之路上的文化大流動,以及絲綢之路研究給予全球化時代的啓示。澄清了對“絲綢之路”的理解,也糾正了認爲中國文化是封閉守旧的內陸文化的觀點,用引經據典的事實告訴各人,中國自古就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
李建群教授在評議中介紹了武斌研究員,並充实肯定了從曆史的角度研究絲綢之路的價值與意義,指出我們身處絲綢之路的起點,絲綢之路研究體現了從國家到全球的交往變化,中國也正在走向世界,改變著世界的經濟、文化,這種重新塑造既使得我們對世界有新的認識,也讓世界得以重新理解中國。
王偉副院長体现這次講座使在場師生對絲綢之路有了更明晰、生動的認識,絲綢之路不是一條路,也不僅是一個網絡性的看法,而變成了许多鮮活的人在這些路上發生的許多生動的事。我們對絲綢之路的理解變得豐富,對絲綢之路也有了更大的興趣,而且不僅對曆史上的絲綢之路如此,也讓我們對今天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産生更多期待。

武斌研究員曾任遼甯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遼甯省情研究所所長,副院長。2014年任沈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曾經擔任過兩屆省青聯副主席,五屆遼甯省政協委員,一屆沈陽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兩屆民進中央委員,一屆遼甯省政府參事。出书《現代中國人——從過去走向未來》《中國文化史概說》《中國文化外洋傳播史》《絲綢之路全史》《世紀中國:光榮與夢想》等數十部學術著作。

圖文:PP电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