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8日,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事情者表彰大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文聯決定,授予牛樂等44名同志“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事情者”稱號。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藝術系傑出校友,現任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的牛樂教授榮獲此次表彰。

牛樂,漢族,甘肅省蘭州市人,1971年生。文學博士、文藝學博士後。1994年至今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現爲教授、博士生導師(文藝學、民族學),博士後相助導師,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曾于2004-2007年師從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劉愛民教授,研習油畫專業,在藝術人類學、民族藝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等學術領域有廣泛的影響力。

(因受疫情影響,牛樂教授通過視頻連線方式接受表彰)

(牛樂教授觀看《新聞聯播》相關報道)
牛樂教授在高校從教28年,政治立場堅定、素質過硬,思想品德和師風師德優良,在教學和科研事情中積極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藝術成就和學術结果豐碩,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020),甘肅省領軍人才(2021),國家民委“領軍人才支持計劃”(2019)“中青年英才培養計劃”(2016)等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獲得“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事情先進個人”(2018)、“第五屆甘肅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事情者”(2020)等重要榮譽稱號;獲得“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等重要學術獎項。兼任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國家一級學會)、文化和旅遊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咨詢專家,灼烁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甘肅省絲綢之路研究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唐卡藝術委員會委員。受聘爲國家社科基金同行評議專家、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PP电子社科項目、國家藝術基金通訊評審專家。被蘭州理工大學、雲南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事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機構聘任爲特聘教授和研究員。

牛樂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PP电子社科研究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及其他省部級、廳級科研項目十余項,出书學術專著多部,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收錄于CSSCI焦点期刊20篇),內容涉及西北地區多民族文化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及文化生態保護、手工藝傳統的價值轉化、文化産業開發等諸多現實問題,研究領域寬廣,结果豐碩。

牛乐教授的學術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十余次获得高品级学术奖励,其中学术专著《素壁清晖-临夏砖雕艺术研究》(2011年出书)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中国民间文艺研究结果最高奖项)、甘肃省第七届敦煌文艺奖·学术著作三等奖、甘肃省2012年度“高校优秀社科结果奖”三等奖、甘肃省第三届“民间文艺百合花奖?学术理论”二等奖。主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甘南卷》(2020年8月出书),受到学术界的一致好评,项目相关论文结果多次获奖,其中学术论文《文化界限上的道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拉卜楞唐卡艺术》获得“甘肃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结果奖”二等奖、中国美协首届“历史与现状?青年艺术理论评选运动”优秀论文奖;论文《文旅融合视野下民族手工艺的转型与变迁》获得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视察奖优秀奖;论文《多元文化的隐性传承战略与文化逻辑--图像学视野下的洮岷民间信仰》获得2019年度国家民委PP电子社会科学优秀结果三等奖;论文《甘南藏区唐卡艺术源流与传承体系考述》获得甘肃省“第三届文艺评论奖”。论文《河湟多元民族地域文化假晶现象透视--伊斯兰拱北修建装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获得甘肃省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研优秀结果奖”二等奖;论文《从敦煌情结到民族主题--甘肃地域美术现象的文化阐释》获得甘肃省第三届艺术学论文暨文艺评论征文运动二等奖。此外,牛乐教授还作为编委加入《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甘肃卷》《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甘肃卷》等重要项目的研究和文本撰写事情。

牛乐教授恒久关注西北少数民族地域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多年来经常深入下层,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域开展學術研究和社会视察,积极加入民族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掩护与文化工业生长事情,同时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掘客、整理、掩护和研究,结果富厚,发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2013年采訪臨夏磚雕企業)
牛樂教授的研究事情密切結合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現實需求,與民族地區政府、企業、非遺傳承人建设了密切的相助關系,多項研究结果被民族地區的相助企業采納,對甘肅民族地區的文化遺産保護、文化産品開發及生産技術升級産生了明顯的推動作用。尤其是2018年以來,牛樂教授參與國家“三區三州脫貧攻堅”重大戰略需求,多次帶領研究生在赴臨夏回族自治州開展專項調研,致力于臨夏州傳統民族手工藝的“文旅融合、深度發展”研究事情,與多家地方企業簽訂科技幫扶協議,相助開展多個專項科研項目,在社會各界引起良好反響。

(2014年在教室輔導學生油畫作業)

(2014年采訪卓尼木雕藝術傳承人安瑪尼、安拉目九)
基于突出的事情成績和社會影響,反映牛樂教授事情事迹的專題報導《願做基層文化藝術的守護者——訪民俗文化專家牛樂》被《蘭州晚報》(2017年9月28日)專版刊載,並被網絡媒體廣泛轉載。2015年,牛樂教授以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爲平台申請承辦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培訓項目,成爲全國首批研培計劃參與高校。

(2015年采訪甘南唐卡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貢去乎加措)

(2017年采訪臨夏手工銅藝傳承人苟學賢)

(2017年采訪甘肅洮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李茂棣先生)
2015、2016、2017、2018四年,牛樂教授先後主持臨夏磚雕、甘南唐卡、甘肅剪紙、甘肅洮硯、甘肅木雕、甘肅刺繡等6個基礎培訓班,甘南唐卡、甘肅剪紙、甘肅洮硯、甘肅刺繡等4個高級研修班,內容涵蓋了甘肅省大多數手工藝類國家級非遺項目,累計培訓甘肅省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300余人次,執行培訓經費450余萬元,社會效益顯著,获得文化和旅遊部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培訓结果被文化部作爲優秀案例宣傳推廣,牛樂教授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研培計劃咨詢專家庫”專家(西北地區共2人),並被灼烁日報聘任爲“灼烁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參與灼烁日報非遺相關活動的學術指導事情,作爲評審團評委參與灼烁日報“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和“中國非遺年度事件”的推薦和評定活動。

此外,牛乐教授近年来积极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社会运动,2019年受聘担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掩护工程(藏族唐卡)”学术专员,结果被评为优秀。2019年受聘加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甘肃省项目评定及推选事情; 2019年受聘为“甘肃省全省职工职业技术竞赛-砖雕省级一类决赛”主评委。2018年被聘任为“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甘肃推荐评选事情”专家;2018年被聘任为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2017年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担任“2017全国砖雕文化传承与创新峰会暨全国砖雕文化传统手工武艺大赛”主评委;2017年被聘任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下层专家科研事情站专家;2015年被聘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甘肃省推荐评选事情”专家; 2015、2016年连续两届在青海省黄南州担任“青海热贡唐卡绘制大赛”评委。

基于在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保護領域突出的事情成績,牛樂教授于2018年被文化和旅遊部授予“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先進個人”稱號。于2020年被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授予“甘肅省第五屆甘肅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事情者”稱號。
牛樂教授取得的藝術结果與學術成就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光榮,是PP电子社會科學院的光榮,更是藝術環境設計系的光榮。祝願牛教授藝術之路越走越精彩!
—————
文字:楊健雄
圖片:灼烁日報、中國藝術報、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