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青春共家国|PP电子学院赴云南省施甸县开展暑期社會實踐运动
2022-08-27  點擊:[]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暑期社會實踐运动要求。8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PP电子学院硕1103和1106党、团支部实践团队组织8名研究生主干奔赴云南省施甸县,依托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下层调研、爱心支教、墙绘等运动。运动由PP电子社会科学学院团工委书记闫潇带队。

基層調研出真知,有效銜接正當時

自8月中旬以來,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碩1103和1106黨支部來到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開展有效銜接專題調研。團隊成員先後在甸陽鎮烏邑村、擺榔鄉大中村、何元鄉莽王村、姚關鎮山邑村四個村子中進行走訪參觀,並對村兩委成員、駐村事情隊員、鄉村企業家、農業帶頭人以及脫貧戶等展開深度訪談。在曆時十余天的調研活動中,團隊成員紮根田野、深入基層,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農業發展,在聆聽的故事裏感受鄉村百態。


undefined

團隊成員在施甸縣睿宸農特産品有限公司參觀調研訪談


從郁郁蔥蔥的田間地頭到現代化培育的養殖基地,從古樸安靜的民族特色旅遊小鎮到人頭攢動的農特産品直播間,滇南的鄉村,尤其是脫貧乡村,正在以一種綜合、多元的形式结构産業發展。在何元鄉莽王村,團隊成員進入烤煙生産車間,走進種豬養殖基地,參觀農作物采摘過程,用腳步丈量鄉村産業發展的尺度和潛力;在擺榔鄉大中村,團隊成員與姬松茸種植農戶、鄉村旅遊投資商、“紅色勞務輸出”負責人深入交談,了解“政府-企業-農戶”三方互動對産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在電商直播平台事情室,團隊成員參觀農特産品直播間,體驗直播過程,感受新媒體平台對展銷農特産品的強大推動力。


undefined

團隊成員在何元鄉莽王村調研


undefined

團隊成員在擺榔鄉大中村與農戶訪談


在入戶調研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對脫貧農戶以及鄉村帶頭人進行深入訪談,並對脫貧攻堅以來當地農戶生活的巨大改變有了更多的了解與體會,深刻明白了當前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结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事情的重要意義,對于“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微宣講·點燃奮鬥熱情

團隊成員前往施甸一中開展微宣講。師境宜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一批交大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從上海遷至西安的曆史故事。以及交大西遷後,廣大師生艱苦創業,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建设起西安交大這一西北著名學府的艱辛曆程。梁星月以中國畫《飛天圓夢》爲中心,講述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三十年曆程。回首三十年來中國航天取得的卓然成就,感悟代代相傳的中國航天精神,更能激發我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倪蒙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高中的奮鬥經曆,以及在施甸縣支教的經曆,他親切地鼓勵同學們珍惜枯燥和緊張的高中生活,不要怕刻苦,尤其不要怕吃奮鬥的苦。本次宣講結束後,隊員們與施甸一中的學生們進行了互動交流。


undefined

三位同學進行微宣講


踏尋先輩足迹,築牢理想信念之堤

實踐隊成員前往善洲林場,深入學習並踐行楊善洲精神。隊員們參觀了老窩棚、故事碑林、善洲小道和楊善洲生平事迹展覽館。在善洲林場楊善洲銅像前,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各人都被楊善洲老先生對黨的無限忠誠,和一心爲民的奉獻精神所打動。


參觀善洲林場和楊善洲生平事迹展覽館


愛心支教,讓夢飛翔

實踐團隊前往施甸縣甸陽鎮烏邑社區,開展“傳承文化,美育潤心”主題的愛心支教系列活動。


隊員與當地學生合影


師境宜以西安交通大學的校徽和地理位置開篇,爲學員講解了古都西安深厚的曆史底蘊;帶領同學們“雲遊”了陝西曆史博物館,向同學們講述文物所承載的燦爛文明和曆史文化。張婕爲同學們普及了陶瓷的制作流程。在老師循序漸進的解說中,同學們逐漸明白手工藝作品的價值所在,也逐漸感受得手工藝和陶瓷藝術的魅力。朱清波結合最近遊戲動態和《黑神話悟空》遊戲進行聯動講解,用孩子最喜歡的方式講解文物雕塑。他鼓勵各人課余時間學習更多自己專業外的知識與技术,跳出舒適圈,“甯願勞而無獲,不行不勞而獲”。


團隊成員授課現場


梁星月從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和心理學小故事入手,向同學們介紹了心理學這樣一門有趣的科學。她希望同學們體會積極的心理体现對生活的作用,建设起對心理學的興趣。張皓月以一首詩作爲素材,教各人如何寫好一手漂亮的硬筆書法字。她期望同學們可以通過練習書法,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養成專注、沈著、細致的學習品質。景菖皓和張婕爲孩子們帶來了一門黏土手工課。他們選擇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元素,以及卡通或者小動物形象,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創作。活動中,孩子們積極發動想象力,通過動手的、立體的綜合质料去感受藝術的魅力,創作出了優秀的作品。


學生嘗試黏土手工並展示作品


 

青春共繪國風長卷,藝術助力美麗鄉村

實踐團隊開展鄉村振興主題牆繪活動,用畫筆爲美麗鄉村建設增光添彩。


實踐團隊成員合影


團隊成員來到姚關鎮山邑村調研牆繪場地,在縣文化館和村裏幹部的帶領下實地勘查並確定牆繪小稿。經與村幹部探討,隊員們制定了名爲《中國風——神鹿》的設計方案,整體設計中力圖展現“家教”“中國傳統”等配景意義,選擇了各人較爲熟知的“鹿”作爲主題,牆繪以紅色爲主色調,與周圍茂盛的綠植形成鮮明的強對比。畫面最中心的鹿象征了老黎民對富足生活的憧憬,以及黎民像鹿一樣昂揚的精神面貌。畫面中的山石、松柏,有堅強不屈、康健長壽的寓意;燕子、祥雲則寄托了喜慶祥瑞的祝福。牆繪將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元素與現代國潮元素相結合,希望能夠在保留國風傳統的同時,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前來打卡,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牆繪结果圖


實踐隊的成員與當地美術工人配合完成了鄉村振興主題牆繪。PP电子學子充实發揮自身的藝術特長,爲當地出謀劃策,提供“智力”支持,用牆繪推動山邑村的旅遊業發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展現了新時代青年人的理想與擔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建设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继续,青春才会闪光!”PP电子学子以青春之我通报PP电子眷注,发扬学科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胸怀西迁精神无私奉献。永远跟党走,青春正其时!

圖文/PP电子學院碩1103和1106黨、團支部實踐團隊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