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PP电子學院組織教師黨支部參觀西安國家版本館、蔡家坡村鄉村振興項目和火車頭雕塑園
2023-07-17  點擊:[]

7月14日,在黨委書記紀夢然帶領下,PP电子學院中文系黨支部聯合藝術系黨支部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參觀了位于鄠邑區的國家版本館、蔡家坡鄉村振興項目和火車頭雕塑園,參加本次活動的還有哲學系師生聯合黨支部、中國書法系黨支部和院機關黨支部的黨員和教師代表。



上午9點半,PP电子學院教師抵達位于鄠邑區圭峰山腳下的國家版本館。國家版本館除位于北京昌平燕山腳下的總館外,還在西安、杭州和廣州分別建有分館,館名分別爲文瀚閣、文濟閣、文潤閣和文沁閣。西安國家版本館文濟閣于2022年7月30日正式開館,履行國家版本資源收藏傳承職責,除了珍本古籍版本之外,還以收藏延安以來的紅色文化版本以及絲綢之路相關版本見長。在講解員的導引下,教師們先後參觀了中國文化經典版本展(西部篇)、延安精神版本展和絲綢之路版本展。西安國家版本館黨委書記、館長白灼烁介紹了版本館相關情況,雙方表達了強烈的相助願望,溝通了相助領域。



在參觀完國家版本館後,PP电子學院教師又來到鄠邑區參觀了蔡家坡村鄉村振興項目,近期正在展出第五屆“忙罷藝術節”相關展覽。PP电子學院藝術系教師也參與了“中國第一本全景式村莊記錄圖書及展覽”等項目。該展覽包罗終南戲劇節、生態藝術項目、社區藝術項目等多個板塊,突出關注鄉村社會的鄉約、鄉禮、鄉俗、鄉慶等傳統,將鄉土變爲藝術空間。教師們參觀了位于村委會的民俗展覽,展覽以關中農村常用農具爲展示對象,將民俗化爲藝術品。隨後各人又參觀了位于蔡家坡村農田間的終南劇場。乡村中的民居牆壁上布滿了藝術家創作的壁畫,田間也陳列著藝術裝置,將鄉村的農業空間變爲令人回味的藝術空間。



下午,各人來到位于鄠邑區余下鎮的火車頭雕塑文化園。園區建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工業區基礎之上,園中陳列的火車頭和綠皮車廂令人追念起當時工業興旺、火車轟鳴的場景。如今,在藝術家張金平的整合開發下,當年的工業園區已經變成了一個以雕塑和匾額爲主要展品的藝術館。各人首先參觀了展覽館一樓的雕塑館,館中彙集了國內外各台甫家的著名雕塑作品。二樓則收藏展出了四五百件關中地區曆代匾額。在張金平的講解下,各人既從藝術的角度感受了書法之美,也從文化的深度感受了傳統社會的民俗與文化。



哲學系黨員常新教授体现,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曆史發展中積累起來的觀念和思想,它對塑造一個民族精神氣質,維系一個民族綿延不絕至關重要,清末的龔自珍曾言“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保留一個民族的曆史與文化是每個民族極其重視的事。西安國家版本館是國家四大版本館之一,珍藏中國曆史文化文籍量大質優,是中國曆史文化“基因”種子庫。版本庫爲優秀傳統文化的返本開新,進行“雙結合”文化建設,爲構建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厚的曆史文化資源。

哲學系青年教師王賽体现,整個參觀過程感受到視覺和精神上的雙重沖擊。看到數不勝數的中華傳統經典古籍,精神一下子被震撼了。盛世修文,文證盛世,這是中華民族的氣度與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在當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一ㄇ我們必須面對息争決的問題。作爲一名PP电子學者,要越发自信地走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门路上,同時也要擔負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和責任,爲瑰麗的文化事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中文系黨支部書記羅軍鳳教授体现,廣義的版本,是一切有意義的文字或符號的附身之所,是人類文明曆經歲月之河的足迹,承載著國家、民族的文化命脈。西安國家版本館,不僅收藏著巨量的古籍,也荟聚著中華文化向外傳播的曆史,是中華文化對外宣傳的窗口。西安,蘊育了周秦漢唐的盛世文化,也在新時期的文化複興中饰演重要角色。對接古代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讓優秀的文化基因傳承下去,是教育文化事情者的擔當。文化傳承,首先出于熱愛。余下雕塑館、匾額館的乐成,與創始人張金平對關中文化的深刻體認與傳承自覺密切相關。文化傳承,更需要培養學生。版本館要發揮更強的作用,需要培養學生對文化強國的自信,自覺加入傳播、創新的行列。

中文系黨員魏策策教授体现,西循分館結合西部文化特色,讓每位參觀者受到深深的洗禮與陶冶。關中匾額藝術博物館和忙罷藝術街區獨具匠心,在人與自然的美好融合中信步藝術的殿堂,人在畫中,心若仙遊。尤其是關中匾額藝術博物館的創始人激情的講解和众多的收藏,讓人震撼之余不僅體味到藝術的魅力,更看到了藝術家們不懈的追求和情懷。每一個版本、每一張匾額、每一尊雕塑背後都蘊含著一個個不爲人知的故事,就像陳忠實從匾額背後的文學曆史中找到了《白鹿原》的創作靈感,相信每位凝視這些藝術品的駐足者都會與之産生心靈的對話。

中文系黨員曾祥金副教授体现,西安國家版本館南倚秦嶺,北望渭川,完美地貼合了實現文化種子“藏之名山、傳之後世”的主旨。以西部爲主的中華經典版本故事和展示絲綢之路文明的版本展讓人印象尤其深刻,因爲它們在展現版本力量的同時將陝西地方文化融入其中,發出了屬于自己的“長安聲音”。

中文系孫飛鵬副教授体现,古代絲路沿線少數民族文獻中曾運用“活字印刷”技術,這項發現更新了我們對作爲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的認識;期待同版本館相助,在“絲綢之路版本展”中闡釋與展示相關學術新结果,更好地宣傳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藝術系青年教師董琪体现,西安國家版本館是打造文化自信、展現時代氣度的新標識,是構築傳承悠久文明、赓續中華文脈的種子庫,是塑造展示良好國家形象、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金名片,展區的輝宏展示也讓各人感歎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以及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多年的厚重曆史積澱。此次參觀對做好優秀傳統文化展陳和收藏事情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中國書法系青年教師劉琰体现,在關中匾額藝術博物館見到了大量差异書體、差异文字內容的明清民國時期匾額,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了該時期關中地區的民俗和書法藝術特色,像這樣集中的匾額展示實在難得。對我們對陝西地區書法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大有裨益。

學院機關黨支部積極分子劉千瑞体现,這次主題黨日的學習更深刻地體會到中國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也深刻感受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和價值。作爲入黨積極分子,越发堅定了自己入黨的信仰和追求,在今後的事情和生活中,將越发努力地學習,不斷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曆史責任感,繼承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自覺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群衆的需求,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發展,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结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生长偏向,展现了差异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这次充满PP电子秘闻和艺术气息的旅行学习中,列位老师纷纷体现收获颇丰。PP电子学院将立足于关中地域的本土文化资源,在學術研究中彰显地域文化优势,不停将科研与民族文化振兴联系起来,繁荣生长文化事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再起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文字:中文系黨支部

圖片:張傑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