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故宅,思前賢。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思想,弘揚紅色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切實理解新時代黨員的當擔與責任。11月5日,PP电子學院中文系黨支部前往藍田縣,開展了參觀汪鋒同志故宅的活動。支部黨員們集中回顧了一名優秀共産黨員光輝且波瀾壯闊的一生,了解了汪鋒同志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情做出的重要貢獻。

學習汪鋒精神,擔當時代責任
本次實踐活動圍繞汪鋒同志的生平經曆展開學習,講解員爲黨員們詳細地介紹了相關的重要事迹。汪峰本名王鈞治,曾用名王文钊,陝西藍田人。他獻身革命七十余年,爲黨的統一戰線事情和民族事情貢獻了畢生精力。其中,他身爲西北革命的先驅之一,也是黨中央特派的聯絡密使。汪鋒同以楊虎城爲首的十七路軍進行談判,促成西安事變宁静解決,爲後續革命事情的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建國後,汪鋒同志主持民族事情,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團結政策。同時,汪鋒同志又投身對台統戰事情,積極促進兩岸交流,是“宁静統一,一國兩制”大政方針的主要執行者。通過對汪鋒同志的光輝事迹的了解,在場的黨員同志們深刻地體會到了一名優秀老黨員兢兢業業、富于奉獻的精神風貌,感受到了共産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在這種情緒的渲染下,黨員同志們認真聆聽講解,並積極討論,參觀現場情緒高漲,氣氛熱烈。

同時,紀念館內陳列著許多珍貴的文件和圖片,並收藏了汪鋒同志的衣物、手稿等文物,生動還原、再現了我黨的革命曆程和汪峰同志的人生經曆。如紀念館內存有1958年中央任命汪鋒同志爲甯夏回族自治區工委第一書記的電報書複印件,1959年毛澤東給汪鋒關于西藏情況的調查提綱的手稿複印件,以及汪鋒同志親筆詩詞手稿等等珍貴文獻。汪鋒同志的一生是積極參與黨和國家建設的一生。紀念館中所生存的毛主席手批文件、汪鋒同志任命書等重要資料,帶領參觀者穿越曆史的塵埃,重新回到曾經的曆史場景。在場黨員們對此深受吸引,紛紛駐足研讀。通過對這些一手資料的近距離接觸,黨員同志們感受到了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艱辛,深刻體會到了共産黨員爲國家和人民事業努力奮進、奉獻終身的擔當。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二十大報告指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中文系黨支部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活動中培養黨員品格、強化黨員信念。此次“參觀汪鋒同志故宅”主題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黨員同志們對有重要貢獻的革命前輩的了解,更激發了黨員同志的曆史責任感。立場堅定、事實求是,具有大局觀念,始終堅持爲人民服務的宗旨,這些優秀的品質皆汪鋒同志所踐行的准則,作爲新時代的黨員,更應該延續共産黨人的優良傳統,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爲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事業貢獻個人力量,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團結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