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西安交大“陝西特色線上課程”《中國民族鋼琴藝術鑒賞》上線
2023-12-25  點擊:[]

陝西省特色線上課程《中國民族鋼琴藝術鑒賞》近日已經在智慧樹、學堂在線教育平台上線。該課程是陝西省爲促進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培育與共享,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拓展省特色線上課程資源,助力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設立項的課程之一。本次立項建設課程類別還包罗陝西曆史、地理、文化、民俗、延安精神、西遷精神、秦嶺生態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考古等體現陝西特色的課程。

《中國民族鋼琴藝術鑒賞》是線上教育平台第一門講述中國民族鋼琴音樂發展,並進行中國鋼琴作品鑒賞的課程。該課程是由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音樂教育中心教師文茹負責的教學團隊于近期錄制完成,這門課程也是該校的通識實踐類課程《鋼琴演奏演出藝術》的線上學習內容,深受學生喜愛。



《中國民族鋼琴藝術鑒賞》課程以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爲線索,以體現延安精神的鋼琴音樂作品爲特色,選取中國鋼琴音樂中具有時代特征、藝術內涵和思想高度的代表性作品進行賞析。課程從作品産生的社會文化配景入手,結相助品的創作特色與音樂表現,將鋼琴藝術與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有機融合,挖掘中國民族鋼琴藝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潛在內涵。

课程内容分为三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民族钢琴音乐之开创篇”讲述中国钢琴音乐的萌芽及其代表作品:赵元任《宁静进行曲》(1915年)、萧友梅《新霓裳羽衣舞》(1923年)、贺绿汀《牧童短笛》(1934年)、丁善德《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1947年)等。第二章“民族钢琴音乐之百花齐放篇”从1949年开始至今。这一章所涉及的钢琴作品气势派头泛起出地域性、多元化、创新性、国际化等特点。具体分为四个板块:传统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民歌或创作歌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少数民族气势派头作品、中国气势派头创新作品。代表作品有传统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陈培勋《旱天雷》(1959年)、黎英海《夕阳箫鼓》(1972年)、王建中《百鸟朝凤》(1973年);民歌或创作歌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刘福安《采茶扑蝶》(1956年)、周广仁《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1976年)、储望华《红星闪闪放色泽》、王建中《浏阳河》(1974年)、储望华《茉莉花理想曲》(2003年);少数民族气势派头作品——《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1953年)“草原情歌”“舞曲”、黄虎威《巴蜀之画》组曲、孙以强《春舞》(1980年)、张朝《滇南山谣》(1992年);中国气势派头创新作品——江文也《乡土节令诗》“七夕银河”(1950年)、吴祖强 杜鸣心《鱼美人》(1959年)“水草舞”“婚礼局面舞”、张朝《皮黄》(1995年)、罗忠镕《钢琴曲三首》(1986年)、叶小钢《落花天》(2022年)。第三章“民族钢琴音乐之延安精神篇”是课程的特色章节。延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将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与人民生活相互交织与融合,组成了延安精神特有的音乐个性气势派头特征。章节将延安时期作为时代配景,选取以体现延安精神为焦点的红色经典钢琴音乐作品,挖掘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文化内涵,体悟其中名贵的革命精神 。体现延安精神的代表曲目有:瞿维《花鼓》(1946年)、汪立三《蓝花花》(1953年)、储望华《解放区的天》(1963年)、殷承宗等《黄河》“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守卫黄河”(1969年)、王建中《陕北民歌四首》(1973—1974年)“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军民大生产”“绣金匾”“翻身道情”、汪立三《兄妹开荒》(1978年)。

中國民族鋼琴音樂是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起來的音樂藝術,它不僅具有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的形態,能夠靈活地運用差异的音樂表達技巧,又具有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中國民族鋼琴藝術鑒賞》課程作爲西安交通大學藝術類通識課程,將以“教育數字化引領高等教育新發展”爲主旨,推動數字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推進課程在智慧樹、學堂在線、愛課程等在線教學平台上線,打破高等教育與社會之間的界限,賦能學習者全面發展,形成教育全新生態。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