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PP电子學院碩博黨支部聯合開展“中華文明的源與流”主題黨日活動
2024-04-02  點擊:[]

 

爲堅定文化自信,響應時代號召,2024年3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博2022級黨支部、碩3117和3119班聯合黨支部乐成舉辦了知行講堂第四期“中華文明源與流”主題黨日活動。本次講座由PP电子學院博2022級黨支部書記楊貴龍主持,哲學系常新教授主講。


b16f14bdcb1201d8fd0a0e7b3559a05

e6c2bb1a07c090e1b4d3411bdfc540a


常新教授以深厚的學術底蘊,從六個維度全面而系統地解讀了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他首先從西方世界對中國文明的質疑出發,深入探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進而從新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文化遺址發掘說起,生動描繪了中華文化萌芽的曆史場景。隨後闡述了原始部落如何逐漸發展爲國家形態的曆史進程,特別聚焦于中國曆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夏朝的興起、商代與周代的政治與文化特色。常新教授特別強調了西周初期建设的禮樂文明的理性精神在構建儒家文化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展示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鮮明特征,進一步提煉出中華文明的特質,包罗理性主義與PP电子主義的精神、對人倫道德傳統的重視、“憂道不憂貧”的憂患意識,以及包容並蓄、重實踐的生活方式等。


d017036b373772e0c277b9d9f2ee449


在交流討論環節中,同學們踴躍發言,就中華文明的相關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新聞傳播學專業的于亦潇同學提出了中國古代文明及文化對現代文化的影響問題。常新教授從儒家思想、古代文學、藝術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解答,揭示了古代文化對現代社會的多方面、深刻、獨特的影響。


1711896638225


來自哲學專業的趙轶凡同學對周王朝的禮樂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常新教授對此進行了深入剖析,認爲周王朝的禮樂制度就是文化統治力量的極大體現,文化內涵的融合交锋力征服在統一國家方面更具有優勢,現代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就是文化不斷融合的結果,同西方文明相比較具有一定的文化優勢,對此我們有文化自信。



社會學博士生蘇浩亮則探討了儒學思想與個人主義的矛盾關系,常教授指出,儒學重視集體主義,但不否認個體價值的實現,個體價值的實現蘊含在三綱八目之中。現代中國文化構建既要堅持集體主義的傳統,也要尊重個體的價值與自由。

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本次知行講堂圓滿落幕。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同學們對中華文明源與流的理解,更激發了他們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與責任感。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同學們將以越发堅定的文化自信,爲推動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字:馬雨萌

楊斯钫

图: 杨贵龙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