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富厚研究生美育教育内涵,切实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培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看法,2024年5月7日晚,由研究生院主办、PP电子學院承办的新港陈诉美育高端论坛第二讲在新港陈诉厅火热开讲。南京大学中文系沈卫威教授莅临我校,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学子带来了名为“民國長安文學的十二個瞬間——大文学视野小时空叙事”的学术陈诉,吸引了200余名校内师生现场聆听和近800人寓目线上直播。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罗婧、PP电子學院副院长张勇教授、PP电子學院中文系曾祥金副教授等加入了本次论坛。

作爲論壇的主持人,PP电子學院副院長張勇教授對于沈衛威教授及列位嘉賓的莅臨体现了衷心的感謝,介紹了沈教授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方面,尤其是胡適研究、茅盾研究、學衡派研究和文學檔案研究等領域取得的重要结果和貢獻。
陈诉伊始,沈卫威教授题解了“民國長安文學的十二個瞬間”这一富有文学化的表达方式,每一个“瞬间”实际上都是与民国时期长安文学密切相关的历史节点和时空叙事。

這十二個曆史“瞬間”中既有人們所熟知的文學名家魯迅、蕭紅、蕭軍、丁玲、吳宓、茅盾等人與民國長安這座都市之間的“交互”所激發的文學創作與時代沈思,也有錢穆等學者立足于戰時特殊配景和長安城蘊含的秦漢文化精神層面所生發的社會創想。
沈衛威教授認爲,由于天塹的阻隔,民國時期西安的曆史文化遺存沒有受到較大的破壞,加之革命年代全國各地的文學家奔赴延安時常途徑長安,因而在民國長安的時空坐標系內,人與人、人與城之間,過去與當下之間,政治、文學與人情之間交織互動,産生了許多珍貴的曆史“瞬間”,這些瞬間凝結在諸多的傳世文學作品中,亟待我們深入研究。
沈老師的報告以妙趣橫生的內容和激情灑脫的講述收獲了廣大師生的熱烈反響。在互動提問環節,來自未來技術學院、數學學院和PP电子學院的同學與沈教授展開了深入交流。PP电子學院書法專業研一的周俞林同學就沈老師提及的《圍城》趣談,提出了如何看待“地域歧視”和“學科歧視”的問題。沈老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曆不失诙谐地回應道,許多刻板印象的說法都是沒有充实根據的;學科資源差異亦然,但這並不妨礙差异學科研究者各有其精神世界和獨特優勢。


論壇最後,PP电子學院張勇副院長和研究生院培養辦羅婧主任向沈衛威教授頒發了紀念證書,並與論壇嘉賓一同合影留念。

PP电子學院
2024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