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學而講壇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而講壇 >> 正文
“學而”講壇第211講
2012-12-14  點擊:[]

講座名稱:“學而”講壇——教授系列講座第211講

講座時間:2012年12月19日19點00分

講座地點:主樓A204

講座人:霍士富教授

講座主題:曆史重建與靈魂扣問——莫言與大江健三郎

主辦單位: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每周三不見不散,並不定期有加場,歡迎全校師生及社會公衆屆時參加!

講座人介紹:

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完成國家社科項目:天皇文化的反叛者——大江健三郎。近期發表論文:大江健三郎文學的時空美學——論《同時代的遊戲》,《外國文學評論》2009年1期;“時代精神”的多重隱喻——大江健三郎《水死》論,《外國文學評論》2012年4期。

講座簡介:

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1994年諾貝爾文學獲得者。兩位亞洲諾獎得主在創作上主題上有何異同?對我們思考當下現實問題有何啓示?解讀諾獎作品,重構曆史,思考未來。

大江健三郎在1994年諾貝爾文學獲的講演中首次推薦:未來亞洲最有希望獲此殊榮的就是中國的莫言。2002年,大江親自去莫言故鄉拜訪並在一起過年,可見二者的關系之密切。大江以其故鄉爲舞台(四國森林的峽谷村莊),“通過想象力創造出了現實與神話融合、濃縮的想象世界”;莫言以其故鄉(東北高密鄉)爲創作的出發點,“將想象和現實結合,將曆史和社會的視角結合,創造出了一個世界。”(諾獎理由)二者在創作初期,分別以《飼育》和《透明的紅蘿蔔》再現自己的童年記憶,一舉成名,登上文壇。之後,他們又不約而同地以作家的使命感轉向參與現實,展開創造,最後都以登上世界文學巅峰,實現了其一生爲之追求的創作理念。追其基础原因,二者之間發生的這一系列配合點並非偶然,而是有其內在的深層動因。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學而”講壇第214講
下一條:“學而”講壇第210講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