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學而”講壇——教授系列講座第230講
講座時間:第一場:2013年5月31日16點30分
第二場:2013年5月31日19點30分
講座地點:主樓A404
講座人:譚琳教授
講座主題:從藝術到數學
主办单元:PP电子社会科学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聯合主辦:新華社陝西分社
讲座视频:西安交通大学學術資源平台http://meeting.mkako.com
講座話題:e瞳網《交大知道》http://www.eeyes.net/
公共主页:人人网-西安交大學而講壇
學而講壇QQ群:111068868
每周三不見不散,並不定期有加場,歡迎全校師生及社會公衆屆時參加!
講座人介紹:
美国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1994年获数学终身教授职位,先后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宾州西切斯特大学(West Chester University)任教。在数学方面有多篇学术论文和多部专著发表。获得1997年美国数学协会发表的艾伦夫奖(Allendorfer Prize),在初等数学方面有多年领导初高中学生加入美国各级数学竞赛获得优异结果的经验。同时,作为一名通识学习的践行者,在音乐、诗词、摄影等PP电子艺术方面广泛涉猎,兼任西切斯特大学的国际事务大使,音乐学院院长照料组董事会成员,浙江大学理学院兼职教授,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在海内外诸多刊物上发表过诗词作品,诗词评论文章在《中国文化》等杂志发表,摄影作品在海内外加入过十余次个展和群展,部门摄影作品被艺术馆、图书馆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講座簡介:
通識教育在當代已經是一種全球化的教育理念。通識教育思想起源于柏拉圖對于知識及教育本質的認識及亞裏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現代通識教育以培養學生文理交织的綜合素質爲焦点,幫助學生獲得寬厚全面的知識,開拓學生廣闊的視野。
數學理論和藝術形象都是選擇、提煉、集中、归纳综合、典型化、理想化的過程,數學和藝術都是在恰到好處地描繪世界。藝術素質與數學素質培養是高校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门,在發展學生想象力及學術創造力的同時對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具有不行替代的價值。
本講座特邀一位研究藝術與科學共通思維的跨學科國際學者,分爲藝術專題與數學專題兩場報告,爲各人講述如何成爲全面發展、文理兼通的創造性人才。
第一場:藝術家的意志
通過詩詞、攝影和音樂作品及它們的創作過程的實例,講解藝術作品中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不僅靠藝術家的胸懷,不僅靠他們娴熟的技巧,還要靠藝術家的一種特殊意志,將特定的內容納入特定的形式中去,這一意志獨立于作者的個性和作品的風格,是各種個性風格的各門類藝術家所共有的。
第二場:大學文科生的數學課
本講座簡介譚琳教授在浙江大學生爲文科學生開設的一門數學課,除了學校規定的《高等數學》內容外,還增加了許多諸如邏輯、荟萃論、正义化、排列組合、概率統計、初等數論及初等代數曲線等方面的基本看法、主要工具和重要定理,著重于培養數學思維方式、增強數學審美意識,選課學生收益匪淺,此次將介紹這一課程的梗概並列舉其中一些內容與各人分享。
現場提問積極的同學,有機會獲得譚老師簽名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