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講壇——教授系列講座第346講
講座時間:2015年10月8日19:00
講座地點:主樓A203
講座人:李秀珍教授
講座主題:從習近平參加聯合國峰會看中國與國際體系關系的發展演變
主辦單位: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讲座视频:西安交通大学學術資源平台http://meeting.mkako.com
講座話題:e瞳網《交大知道》http://www.eeyes.net/
公共主页:人人网-西安交大學而講壇
學而講壇QQ群:111068868
學而講壇微信民众账号:xjtuxejt
學而講壇资料:http://cc.mkako.com课程网站排行榜之《學而講壇》
每周三不見不散,並不定期有加場,歡迎全校師生及社會公衆屆時參加!
講座人介紹:
西安交通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學術配景爲中東曆史與政治偏向博士,美國與中東關系偏向博士後,2011.10-2015.4任教意大利東方大學。自1999年調入西安交大以來,先後爲校內師生作多場學術報告及國際形勢講座,主要有“普京:俄羅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中東宁静進程”、“從中美撞機事件看21世紀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的東移”、“聚焦伊拉克”、“國際關系與民族複興”、“從台灣大選看兩岸關系走向”、“西藏問題和拉薩事件”、“龍象之爭VS中印大同”、“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演變及成就”等。
講座簡介:
如何處理中國與國際體系的關系問題,是近代以來中國外交的首要問題,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一定面臨的挑戰。對于這一問題的認識包罗兩個層次:一是中國要不要融入國際體系?二是如果融入國際體系,中國應該怎樣融入?百年來,內外交困的中國近代外交,終處于融入還是遊離于西方主導下的國際體系的彷徨之中,進行著被動的認知和選擇。新中國建设後的國際花样長期處于冷戰陰霾之下,中國與資本主義國際體系相隔絕。革新開放後,中國開始主動思考、積極應對與國際體系之間的關系問題。冷戰終結後,地緣政治花样發生重大變化,全球化進程促使中國加速融入國際體系的進程。當前,中國的國家利益、國家身份和國家职位均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在中國的框架內思考中國走向何方,還要在世界的框架內思考中國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