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講壇——教授系列講座第351講
講座時間:2015年10月28日19:00
講座地點:A203
講座人:郝潤華
講座主題:乾隆的文化大業——《四庫全書》
主辦單位: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讲座视频:西安交通大学學術資源平台http://meeting.mkako.com
講座話題:e瞳網《交大知道》http://www.eeyes.net/
公共主页:人人网-西安交大學而講壇
學而講壇QQ群:111068868
學而講壇微信民众账号:xjtuxejt
學而講壇资料:http://cc.mkako.com课程网站排行榜之《學而講壇》
每周三不見不散,並不定期有加場,歡迎全校師生及社會公衆屆時參加!
個人簡介:
文學博士,畢業于南京大學,現爲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代表作有《錢注杜詩與詩史互證要领》《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籍目錄提要》等。
講座簡介:
《四庫全書》是清代由乾隆天子親自組織、集衆多人力物力、花費二十年時間(乾隆三十七年至五十七年)完成的一部大型叢書,是乾隆天子文化大業的標志性结果。著名學者紀昀、陸錫熊任總纂官,參與的學者有360余人,繕寫校錄的文人有3800余人,許多學者爲此支付了畢生心血。該叢書凭据傳統經、史、子、集的分類收錄古代各類善本圖書三千余種,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綜合性叢書。完成後抄成七部,分藏全國七個差异地方。由于各種原因,在其書完成後的二百年間,遭遇各種災難,現完整生存的僅有三部。《四庫全書》的完成,對于生存清代以前的古籍文獻、傳承中華文明以及研究古代學術文化均具有積極意義。然而,對于此部叢書的編纂原因以及該叢書的價值曆來褒貶纷歧,衆說紛纭,本講座與各人分享乾隆天子下令編纂《四庫全書》的原因及其過程、意義及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