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學而講壇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而講壇 >> 正文
“學而”講壇第354講
2015-11-06  點擊:[]

“學而”講壇——教授系列講座第354講

講座時間:2015年11月11日19:00

講座地點:主樓A203

講座人:喬建中教授

講座主題:民族管弦樂隊與20世紀音樂史

主辦單位: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讲座视频:西安交通大学學術資源平台http://meeting.mkako.com

講座話題:e瞳網《交大知道》http://www.eeyes.net/

公共主页:人人网-西安交大學而講壇

學而講壇QQ群:111068868

學而講壇微信民众账号:xjtuxejt

學而講壇资料:http://cc.mkako.com课程网站排行榜之《學而講壇》

每周三不見不散,並不定期有加場,歡迎全校師生及社會公衆屆時參加!

個人簡介: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前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先後任福建師大、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杭州師大、西安音樂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長(2006—);《音樂研究》副主編、《人民音樂》《音樂藝術》編委、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顧問;1992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著有《論漢族民歌近似色彩區的劃分》(合)《瑤族民歌》(合)《土地與歌——傳統音樂文化及其曆史地理研究》(1998,首版;2009年,修訂版)、《歎詠百年》、《中國經典民歌鑒賞指南》、《中國音樂》、《國樂今說》、《樂事文心》、《望—一個老農28年間守護一個民間樂社的口述史》等,編著、主編《中國音樂年鑒》(1990—1992)《中國音樂典藏大系》、《中國鑼鼓》《中國傳統藝術百科詞典音樂卷》《音樂學概論》《中國音樂學經典文獻導讀——傳統音樂卷》《華樂大典?二胡卷》、《中國音樂地理》等辭書、學術文集共15種。

講座簡介:

中國的現代民族管弦樂是20世紀中西方文化長期碰撞、交流的産物;也是世紀文化轉型的結果之一;對于中國傳統音樂而言,它是一個全新的樣式,新興的樂種,中西結合的新型音樂體裁。如果從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管弦樂隊,即建设于1924年的“大同樂會女子古樂團”算起,已經有91年了。這期間,“民樂”走過了一條曲折艱難的路。但總的來說,它是在不斷完善和進步的曆程中走過來的。今天,在華人世界,可能已經有上百個大巨细小的同類樂團,也積累了數以百計的差异體裁、題材、風格的優秀作品,俨然成爲世界上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成熟的樂隊樣式之一。那麽,這種樂隊是在何種文化環境中誕生成長起來的?它經曆了什麽樣的發展门路?人們曾經對它作出什麽樣的評價?當前人們對它抱有什麽態度?它今後會如何發展?本講座一方面回溯這一新型樂隊誕生之前的傳統樂器、樂隊的曆史積累,另一方面論述其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曲折曆程。最後以“傳統還能給我們什麽”的诘問,希望它在不斷罗致傳統養分的堅守中茁壯前行,繼續保持與這片沃土的親密關系。唯其如此,中國民族管弦樂才有可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學而”講壇西區專場特別策劃
下一條:“學而”講壇第353講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