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個人主頁: xiaoguangli.gr.mkako.com
電子郵箱: xiaoguangli@mkako.com
地址: 陝西省西安市鹹甯西路28號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93號信箱
n 個人簡介
研究興趣聚焦于社會分層領域。目前主要從兩個視角來開展研究:(1)社會資本的動員過程和變遷趨勢,以及它如何影響中國社會的族群、性別、戶籍等社會群體之間的收入分層;(2)教育失配的因果效應和變遷趨勢,以及它如何影響中國社會的性別、戶籍等群體間收入分層,和如何影響美國社會的種族、移民和性別等群體間收入分層。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民委民族研究等科研項目,相關结果發表在Demography、Social Forces、Social Networks、《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教育研究》、《民族研究》、《開放時代》、《灼烁日報》等權威期刊。先後入選西安交通大學青年優秀人才支持計劃(A類)和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B類)。
n 事情經曆
2023.05 ?至今 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系,特聘研究員、副教授
2019.09 ?至今 西安交通大學,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2020.09 ?至今 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相助導師:邊燕傑教授)
2020.10 ?2023.05 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2019.09 ?2020.12 香港科技大學,應用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後(相助導師:吳曉剛教授)
n 教育配景
2017.09?018.09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留基委聯合培養(导师:陆瑶教授)
2014.09?019.09 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治理學博士學位(導師:李黎明教授)
2010.09?014.06 華東政法大學,社會學,法學學士學位
n 研究領域
社會網絡分析、教育匹配研究、族際交往研究、社會分層研究(性別、移民、民族和種族)
n 科研结果
代表性論文
1. Xiaoguang Li, Yao Lu, 2023, Education-Occupation Mismatch and Nativity Inequality Among Highly- Educated Workers in the U.S., Demography, vol 60, issue 1, (SSCI一區, 國際人口學頂級期刊,文章鏈接)
2. Xiaoguang Li, Xiaoxian Guo, 2022, Dynamics of Social Capital in Urban China, 1999 to 2014: 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Social Networks, vol 68 (SSCI一區, 國際社會網絡領域頂級期刊, 文章鏈接)
3. 李曉光、郭小弦,2022,個體社會資本在下降嗎?蜒都市居民社會資本的動態變遷分析,《社會學研究》第5期(CSSCI,AMI社會學頂級期刊,文章鏈接)
4. 李曉光,2022,中國西部地區的民族收入分層蜒基于宏觀結構特征和微觀個體因素的實證研究, 《開放時代》第5期(CSSCI,AMI綜合類權威期刊,封面文章,文章鏈接)
5. 李曉光,2022,中國都市勞動力市場中的性別收入差距:基于教育失配的解釋,《教育研究》第6期(CSSCI,教育學頂級期刊,文章鏈接)
中英文结果
6. 李曉光、陆瑶、吴晓刚,2023,高學曆勞動者的教育失配,《教育研究》,錄用待刊(CSSCI,教育學頂級期刊)
7. Yao Lu, Xiaoguang Li*, Benjamin Elbers, 2023, Education-Occupation Linkage in the Highly-Educated Workforce: Patterns and Sources of Difference by Race and Ethnicity, 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In press (SSCI一區, 國際社會學名刊, 文章鏈接)
8. 郭小弦、李曉光,2022,族際交往中的?/span>石榴籽效應?/span>蜒個體特征、網絡結構與社會效應, 《民族研究》第2期(CSSCI,AMI民族學頂級期刊,文章鏈接)
9. 李曉光,2021,高能低就:我們的教育失配了嗎,《灼烁日報》4月25日第2版(權威報刊,文章鏈接)
10. 吴晓刚、李曉光,2021,中國都市勞動力市場中教育匹配的變遷趨勢蜒基于年齡、時期和世代效應的動態分析,《中國社會科學》第2期 (CSSCI, AMI社科類頂級期刊,文章鏈接)
11. 李曉光、姚远,2021,過度教育的變遷趨勢和收入軌迹,《教育與經濟》第2期 (CSSCI, 文章鏈接)
12. 李曉光、吴晓刚,2021,同城異郁:新冠疫情下性別、階層與心理康健差異,《人口與發展》第6期(CSSCI,文章鏈接)
13. 李曉光,2021,中國城鎮勞動力市場中的過度教育蜒測量改進與收入效應,《人口與經濟》第1期(CSSCI,文章鏈接)。
14. Xiaogang Wu, Xiaoguang Li*, Yao Lu, Michael Hout, 2021, Two Tales of One City: Unequal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to COVID-19 by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Wuhan, China, 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 72(April), *Corresponding author, (SSCI一區, 國際分層流動領域頂級期刊, 文章鏈接)
15. Yao Lu, Xiaoguang Li, 2021, Vertical Education-Occupation Mismatch and Wage Inequality by Race/Ethnicity and Nativity among Highly-Educated U.S. Workers, Social Forces, Volume 100, Issue 2 (SSCI一區, 國際社會學頂級期刊, 文章鏈接)
16. Yao Lu, Xiaoguang Li, 2020, Documentation Status, Gender, and Health Selection of Immigrants: Evidence from Mexican-US Migration,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vol 26, issue 7 (SSCI一區, 國際人口學權威期刊, 文章鏈接)
17. 李曉光,2020,跨族群交往的力量蜒社會資本、收入水平與族群融会,《社會發展研究》第2期,獨立作者(CSSCI擴,文章鏈接)
18. 李曉光、李黎明,2020,制度支解、志願者行動與公共性再生,《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第一作者(CSSCI,文章鏈接)
19. 边燕杰、郭小弦、李曉光*,2020,市場化與社會資本的變遷:1999-2014,《開放時代》第7期,*通訊作者(CSSCI,AMI社科類頂級期刊,封面文章,文章鏈接)
20. 雷鸣、李曉光,2021,文化傳統、經濟發展和族際交往,《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CSSCI擴,文章鏈接)
21. 李黎明、杨梦瑶、李曉光,2020,雙重社會網絡與城鎮居民的主觀幸福感,《社會學評論》第2期,第三作者(CSSCI,文章鏈接)
22. 李黎明、李曉光,2019,社會資本動員如何影響社會支持獲取?蜒理論拓展與因果檢驗,《山東社會科學》第5期,導師一作本人二作(CSSCI,文章鏈接)
23. 李黎明、许珂、李曉光,2019,社會網絡、體制支解與收入分配公正感蜒基于職場上級交往的視角,《現代財經》第5期(CSSCI,文章鏈接)
24. 李黎明、许珂、李曉光,2019,職場上級交往會影響分配公正感嗎?蜒基于社會支持和社會比較理論的雙重考察,《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第三作者(CSSCI,文章鏈接)
25. 李黎明、龙晓、李曉光,2018,誰更願意動員社會資本?蜒基于心理人格特質的實證分析,《社會學評論》第6期,第三作者(CSSCI,文章鏈接)
26. 李黎明、李曉光,2017,市場化革新、關系資本動員與收入分配公正感,《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期,導師一作本人二作(CSSCI,文章鏈接)
27. 李黎明、李曉光,2016,族群、社會資本與收入差距蜒對西北族群和西部漢族的比較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導師一作本人二作(CSSCI,文章鏈接)
28. 李黎明、李曉光,2016,社會結構、交往行動與社會資本動員蜒以社交餐飲網的建構過程爲例,《社會科學戰線》第12期,導師一作本人二作(CSSCI,文章鏈接)
29. 李曉光、杨江华,2016,青年群體對氣候變化的認知及其影響機制,《中國青年研究》第8期,第一作者(CSSCI,文章鏈接)
論文轉載情況
1. 李曉光,中国都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差距:基于教育失配的解释,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复印期号2022年12期
2. 郭小弦、李曉光, 族際交往中的?/span>石榴籽效應?/span>蜒個體特征、網絡結構與社會效應, 人大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全文轉載,複印期號2022年08期
3. 李曉光、姚远,太过教育的变迁趋势和收入轨迹,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复印期号2021年08期
4. 李曉光,跨族群交往的力量蜒社会资本、收入水平与族群融会,人大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全文轉載,複印期號2020年09期
5. 李曉光、李黎明, 制度支解、志願者行動與公共性再生,《社會科學文摘》轉載,轉載期號2020年第4期
6. 吴晓刚、李曉光,中國都市勞動力市場中教育匹配的變遷趨勢蜒基于年齡、時期和世代效應的動態分析,人大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全文轉載,複印期號2021年05期
7. 吴晓刚、李曉光,中國都市勞動力市場中教育匹配的變遷趨勢蜒基于年齡、時期和世代效應的動態分析,《文摘報》學術版摘編,灼烁日報社主管,刊發日期2021年4月6日(中國唯一由中央黨報主辦的文摘類報紙,文章鏈接)
8. 边燕杰、郭小弦、李曉光*,市場化與社會資本的變遷:1999-2014,《新華文摘》網刊全文轉載,轉載期號2020年第22期
9. 李黎明、李曉光,族群、社會資本與收入差距蜒對西北族群和西部漢族的比較研究,導師一作本人二作,被《新華文摘》報刊文章篇目輯覽收目
10. 李黎明、李曉光,社會結構、交往行動與社會資本動員蜒以社交餐飲網的建構過程爲例,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全文轉載,轉載期號2017年04期
媒體專訪
1. 2023,Young, Educated Chinese Can誸 Find Work. Are Colleges to Blame? Sixth Tone, May 8, link
2. 2023,孔乙己逃避職場,經濟轉型向何處,《信報財經月刊》(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Monthly),5月1日,封面專題
n 項目經曆
主持科研基金項目
2023,西安市高學曆人才的事情匹配和優化路徑研究,西安市軟科學一般項目,西安市科學技術局,主持
2023,陝西高學曆人才的教育失配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3QN0005),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青年項目,主持
2022,中國高學曆勞動者的教育-職業匹配研究:現狀評估、影響機制和優化政策(項目編號7220419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持
2021,社會網絡視角下各民族交往交流融会研究(項目編號2021-GMG-038),國家民委民族研究項目,基地專項基金,主持
2021,高學曆勞動者的教育匹配研究:發生機制、變遷趨勢與群體差異(項目編號SK2021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專項資助,一等,主持
主持數據庫建設項目
2023,中國在線聯合調查實驗(COSER2023)
2022,西安市疫情期間社會狀況調研(XASS-COVIID19)
n 教學、講座、助教經曆
教學經曆
《組織社會學》,本科生課程,本人主講
《社會研究要领》,本科生課程,本人參與
《中國文化與中華民族配合體》,本科生課程,本人參與
《高級社會學定量分析要领》,碩博生課程,本人參與
《組織社會學》,碩博生課程,本人參與
《中國當代社會概論》,留學生課程,本人參與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留學生課程,本人參與
講座經曆
2023.05 陝西師範大學,社會學定量研究要领應用與案例(9講)
2021.10 第四軍醫大學,中介效應分析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選擇與應用
2021.05 華東政法大學,高級量化研究系列講座(8講)
2021.07 上海大學,暑期班,從學校到職場:高學曆者的教育失配和勞動力市場後果
2020.10 華東政法大學,勞動力市場中的教育失配:發生比例、變遷趨勢與收入差異
2019.01 西安交通大學,全球康健研究院,STATA軟件介紹和分層模型原理
n 審稿服務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ASR, SSCI 一區)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CSR, SSCI 一區)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PSP, SSCI 一區)
社會學評論(CSSCI)
教育與經濟(CSSCI)
人口與發展(CSSCI)
n 榮譽與獎勵
2023,西安交通大學十大學術新人
2023,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B類)
2023,第六屆教育實證研究優秀结果獎,教育實證研究優秀结果獎評審委員會
2022,西安交通大學青年優秀人才支持計劃(A類)
2022,西安交通大學網是科技獎教金,二等獎
2021,陝西省社會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020,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2018,陝西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结果,三等獎
2017,國家獎學金,博士研究生
2015,第十一屆社會網及關系治理研究會年會,優秀論文獎
2015,國家獎學金,碩士研究生
2015,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三立杯學術競賽,一等獎
2013,第三屆上海大學生創新活動論壇,優秀報告獎,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
2013,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優秀項目展示,教育部、科技部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