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報設計:蘇潼,粟超,李盈琦,周豔,喬詩然,文甜
書法:李懷志
詩歌:趙翌辰
繼團支部的首次活動——參觀創新港數字展廳及圍繞西遷精神主題的詩歌創作活動以來,碩0114和0117黨團支部繼續發揮PP电子學科百花齊放的特色,以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展現支部每一分子對西遷精神傳承的赤誠之心。此次活動共分爲以下兩部门:以交大校門的曆史變遷爲設計靈感、書法與繪畫元素相結合的明信片設計,以及展現向西之行曆史進程、捕捉動人畫面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體現出PP电子學子愛國愛校的情懷,爲我們展開了西遷精神宏偉的曆史畫卷,同時帶我們領略現如今世界一流的西遷最新结果——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建設。
第一部门:交大校門的曆史變遷——明信片設計

第一時期:1956-1958
制作:邹铭聪 樊金玥 书法:高丝雨
這是1956年交大西遷到西安的第一座校門,整體接纳複古質樸風格,運用水彩表現,加以石牆材質,體現年代感和曆史感。“胸懷大局”是西遷精神內涵的第一句,擔當精神是我們新一代交大學子響應黨的號召爲建設祖國西部而無私奉獻的壯麗凱歌。
“胸懷大局“,筆畫兼備、力感特勝,輕快中不失沈穩,體現出交大師生舍小家、爲各人,無私奉獻、胸懷大局的精神。

第二時期:1958-1968
制作:鲁肖依 党彩迪 书法:高展
六十多年前,交通大學主體西遷。全校師生爲了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舍棄了上海的優越環境來到了大西北建設校園,也是中國教育史的首次之舉。交大不僅僅是在建設校園,更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中國教育!百年交大,六十載西遷,西遷的故事,恒河沙數;西遷的精神,更指引著我們新時代的交大學子們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把根牢牢紮在黃土地上,把愛深深融入西北血脈”,文字與配景用最簡潔的色調相搭配,黑白相間,融爲一體,體現出“西遷”這一曆史使命帶給我們經過時間洗滌和歲月沈澱的情感。

第三時期:1968-1992
制作:杨紫嫣 薛小书 书法:张格宁
作爲新時代的交大研究生,我們應牢記使命,弘揚校風,傳承西遷精神。本幅作品整體風格偏古韻樸拙,將第三時期的校門嵌于國風插畫之中,表達校門的曆史感,突出校園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構圖也體現了主題文字中“牢記使命”的“神聖感”。
“牢記使命”這四個字蒼勁質樸、勁挺有力,“牢”、“命”筆畫厚重,體現出交大學子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愛國愛校的深切情懷。

第四時期:現今創新港
制作:房春澄 李璐洋 书法:刘保辰
現今的創新港
是創新驅動引領下的西部突破之舉。
是追趕逾越激勵下的陝西圖強之作。
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交大開拓之踐。今日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在泱泱渭水河畔揚帆起航,爲世界之光。
“扬帆起航”四个字划分代表了创新港南门的四个标志性修建。 “起”字走之旁一点其势态昂扬,犹如扬起的风帆,生动地体现出“扬帆起航”的寓意。
第二部门:向西而行的曆史腳步——繪畫作品

抵達
作者:屈嘉熙
本幅作品描绘的是西迁列车抵達的场景,表达了对西迁前辈与“西迁精神”的谢谢与崇敬。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大批交大人“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为民族和国家的生长作出了巨大孝敬,并孕育和形成了西迁精神。如今,在渭水之滨,沣河之畔,西迁精神仍在被传承、被发扬。西迁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行,在奋斗中谱写出新的历史弦歌,在新征程上缔造新的历史劳绩。

團聚
作者:王潤民
本作品借用一个西迁家庭的重逢场景,以小见大地弘扬了西迁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回首过往,奉献祖国、响应招呼的西迁专列,承载着党的寄托与社会的期盼。在运送着国家的栋梁与未来的专列上,其实不仅仅前往祖国大西北的教工人员,在第二辆西迁专列上运送的是教工们的眷属。我们不能忘记,那些西迁教工的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家人同样是西迁精神的一部门,是为了祖国、家庭做出孝敬与牺牲的不行或缺的一份子。本作品旨在描绘眷属专列到达西北时,一家人團聚、重逢的庞大情感。意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描绘伟大,在朴实无华的人群中感受升华。

回憶之旅
作者:歐雨舟
《回憶之旅》曾经历过西迁的老人在时隔65年后再次回到了交大,这是他奉献出自己最好年华的地方。老人带来了他那张65年前的车票,坐在梧桐路下,他看着夕阳与钱学森图书馆,看着生机蓬勃的学生来往,心中感伤万千。在最好的年华里义无反顾的来到西北这个艰辛的地方是件很难的事,但看到交大如今的巨变,这位耄耋之年的老者又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而我也算是将自己的一生写进历史这段很长的故事里了”,他想,哪怕时间倒流一次,他也愿意拿着车票登上这趟西迁专列,而他无怨无悔。

薪火傳承
作者:鄭惠文
靈動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渲傳達著同學們對西遷前輩們的敬意,書法墨色的厚重體現出交大師生勇于奮鬥的堅定決心。“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是交大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回望曆史,我們鬥志昂揚,展望未來,我們激情滿懷。交大人一路向西,一直在路上!
圖文:碩0114、0117黨團支部全體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