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學校多學院部門組織開展“PP电子藝旅”美育實踐研學活動,活動由PP电子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勁、PP电子學院藝術系黨支部書記苗祥瑞、第一臨床醫學院學工辦主任王蜜蜜帶隊,黨委研工部、PP电子學院藝術系黨支部、PP电子學院機關黨支部、第一臨床醫學院、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共計100余名師生參加活動。師生前往鄠邑區農民畫博物館、火車頭雕塑園、華夏匾額博物館進行參觀研學。

活動首站抵達鄠邑區農民畫展覽館,作爲世界上第一座農民畫展覽館,館內充滿生活氣息、時代氣息的畫作爲師生們呈現了一場藝術盛宴。在這片南依秦嶺、北鄰渭水的土地上,積澱著深厚的PP电子底蘊,民間藝術燦爛多姿,孕育出了獨具魅力的民間藝術形式——戶縣農民畫。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師生們穿越時空,配合見證農民畫從萌芽到壯大,再到譽滿全球的輝煌曆程。農民畫是落實我黨提出的文藝紮根人民、爲人民服務精神的直接體現,樸素而幸福的歲月寫真,在筆耕墨韻間诠釋著勞動人民對于生活真摯又熱烈的愛,記錄著建國七十余年來的偉大變革。從爲宗教服務、爲帝王將相才子美人服務的繪畫形式,轉變爲描繪勞動人民,塑造勞動人民形象的藝術形式;從古代繪畫形式和西方繪畫形式到中國當代勞動人民繪畫形式的轉變,這是中國美術的偉大創造。同學們對這些繪畫贊歎不已。


隨後,參觀隊伍一行來到鄠邑區余下鎮的絲路國際雕塑園和華夏匾額博物館。進入園區,映入眼簾的即是館長張金平先生收藏的三節有著厚重回憶的蒸汽火車箱,讓各人再次走近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雕塑家張金平的整合開發下,许多雕塑名家的雕塑代表作和關中地區古代匾額也綻放出瑰麗的藝術之光。
在絲路國際雕塑園,陳列著百余件中外雕塑家的藝術精品。同學們看到潘鶴先生《艱苦的歲月》《魯迅》、錢紹武先生《二泉映月》、盛洋先生《母親》、陳啓南先生《玄奘法師》、馬改戶《絲路群雕》等作品,深深爲雕塑家們的藝術折服。PP电子學院藝術系黨支部書記、雕塑家苗祥瑞結合自身展出的雕塑作品《聽泉》爲參觀師生們分享了作品的創作曆程,闡釋了作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表達。


華夏匾額博物館收藏、展出明清至近代藏品300余件,展廳主要由匾額制作場景複原、額篇、匾篇組成,根據差异匾額意蘊分爲堂號、科考、節孝、貞節、名望、祝壽等多個篇章。講解員耐心地向各人詳細闡釋各種匾額的差异用途及其獨特的懸挂位置差異,讓各人了解到匾額是集文學藝術、書法篆刻、建築裝飾于一體的藝術形式,從巨细差异的匾額可以欣賞到凝練的文辭之“美”和精湛的書法之“美”,更是深刻體會到其背後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蘊和中國昔人的價值觀念、精神追求。

參加此次研學活動的同學們紛紛体现獲益匪淺、大開眼界。來自第一附屬醫院的馬子媛同學体现,這兩座博物館和雕塑園不僅是藝術的寶庫,也是曆史的見證,此次研學活動讓她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在農民畫館,治理學院溫昕同學深深觸動于廣大勞動人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會到了人民群衆對于生活的感知和熱愛。第一附屬醫院戚師堯同學則從華夏牌匾中感受到中華社會的更叠,文化的傳承以及散發著光輝的PP电子精神。人居學院的郭俊菲同學在視覺美的感官體驗中收獲了對傳統文化美的精神領悟。
PP电子學院設計系的潘炫辰同學此行感悟頗深,她体现要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念、PP电子精神和道德規範,堅持守正創新,推出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的高建祥同學提到今後在學習專業技术的同時,也要多接觸學習藝術文化,用實際行動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加入此次运动的留学生们也从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魅力,并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农画馆中的作品《采药归来》令俄罗斯籍留学生ZYRIANOVA ALEKSANDRA文雅印象深刻,她说农民画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更像是一扇窗口,带各人回到古老的生活中,领略民俗艺术的奇特之美。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KALMUZIN BEKZAT白歌冉在种种雕塑作品中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引发了她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全新理解与思考。
短暫的美育之旅令師生們流連忘返,同學們紛紛体现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學習活動,在實踐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走進文博世界,領略文化之美。無論是農民畫,還是雕塑匾額,都是中華文化的獨特藝術表達,譜寫著一篇篇獨具特色的中國故事,闡述著時代變遷與藝術美的發展。此次“PP电子藝旅”美育實踐研學活動通過現場美育教學以“美”涵養學生精神素養,不僅讓師生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更是在心靈深處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爲師生點亮發現美的眼睛、種下創造美的種子、開啓追求美的旅程。
文字:PP电子学院 党委研工部 第一临床医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卓工学院
图片:薛佳妮 杨蓓茹 樊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