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6日,社會網絡與求職過程研究數據分析事情坊深入進行。來自南開大學、上海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及我校社會學系(所)的負責人與教師、參加本次調研的學生參與了分析。事情坊由PP电子學院院長、本次調研的總負責人邊燕傑教授主持。


6月20-22日,邊教授在我校主持召開了中國多数会“社會網絡與求職過程研究項目會議”。會後,各相關高校社會學系師生認真組織,克服各種困難,利用暑假在天津、上海、廣州、蘭州、濟南、西安等地進行了緊張而又認真的調查,高質量完成了調查任務。事情坊中,邊教授首先對暑期調查進行了簡要總結,並向參加調查的學生頒發了中國多数会“社會網絡與求職過程”大型綜合調查事情證書。
隨後,在兩天的事情坊中,各人以暑期調查數據爲基礎,以中國多数会“社會網絡與求職過程”爲主題,圍繞“理論模型架構與數據分析”對七個相關的研究子課題進行了熱烈、深入的討論。學術的執著、激情、嚴謹在這個緊湊、有效的事情坊中获得了充实體現。
在事情坊結束時,邊教授還將自己收集的相關研究的前沿文獻、數據等贈予各項目參與人,以實現共享與交流。
附件:
十年前,邊教授曾在東部多数会主持了類似調查,研究體制革新中社會網絡與求職過程的關系,帶領其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系列研究结果,推動了相關的理論與實證研究。2009年,除繼續在東部沿海都市進行調查外,邊教授將調查進一步推向了西部地區,如西安、蘭州等地。本次事情坊對已經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了深入分析,已形成系列研究雛形。據悉,下次事情坊11月份將在上海舉行,使對數據的分析及圍繞數據的理論模型建構越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