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與通識教育”學術會議暨第四屆全國科技史教學研討會于2012年6月16-17日在四川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召開。來自全國60多所重點高校和研究院所的90余位與會代表,深入探討了在我國教育革新的大配景下,科技史的教學和科研事情如何在“通識教育”的大舞台上找准自己的定位,充实發揮自身的學科優勢,爲培養具有現代公民素養的新世紀複合型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會議以三大模塊先後展開:經驗交流和學習;科技史與通識教育論壇以及學科點建設。科學技術史作爲現代文明的焦点內容,不僅是我們反思人類文明和當代科學技術社會功效的曆史史實,更是我們探討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的理論工具和要领。這一學科知識的普及即可以爲文科生提高基本的科學技術素養,又可以爲理工科學生樹立思辨的科學技術觀和倫理觀,培養他們綜合多維度的認識當代科技及其社會功效的批判能力。科技史的通識教育探討中,與會專家格外積極熱烈的分享了各高校的通識教育現狀,並以生動具體的教學案例分析了科技史及其系列專題課程在未來通識教育深化過程中必須堅持大面積開展的一定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息争決战略。在學科點的建設探討中,各人一致認可以往科技通史和專科史分而治之的現象應該借此革新的契機相互整合起來,打造一支“即通又專”的教學和科研隊伍,爲通識教育做好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建設。
PP电子学院哲学系副主任王小红老师向大会提交了《美国第一个HPS系及其科学史通识教育》的主题讲话稿,为与会者提供了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名贵经验和案例,受到热烈响应。PP电子学院作为我校通识教育的主要肩负者,在通识课程的开设上也是独具匠心,积极创新,努力实践着科学史学科首创人乔治·萨顿所提倡的新PP电子主义观。此次科学史与通识教育教学研讨聚会会议转达出来的讯息,不仅带给我们它山之石,更为我们凝练和琢磨具有交大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哲学系将在为哲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开好专业焦点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其综合思辨学科的教学特色,为我院、校两级通识教育做出更多的努力。
供稿人: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