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信息的世紀。隨著全球信息科學研究和信息技術發展的不斷深入,信息生態領域(含信息哲學、信息科學、信息治理、信息技術、信息教育、信息經濟、信息社會等)的一體化研究已成爲社會進步的迫切需求。爲了適應這種需求,2011年歐洲多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美國相關學者相助建设了國際信息研究學會(注冊國爲奧地利)。2015年,經國際信息研究學會和北京大學雙方批准,決定建设國際信息研究學會中國分會,並挂靠北京大學信息治理系。
2016年4月9日“國際信息研究學會中國分會建设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我校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哲學系邬焜教授和王健博士應邀出席會議。應邀參加會議的國內代表多達110余人。會議議程分爲兩個部门:上午是分會建设大會,下午是特邀學術報告會。
上午的會議由北京大學信息治理系黨委副書記張久珍副教授主持。國際信息研究學會創立主席、國際系統和控制論研究院院士、奧地利貝塔朗菲系統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維也納科技大學教授,霍夫基爾奇納·沃爾夫岡先生代表國際信息研究學會宣讀批文並致賀詞;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副部長王周誼教授代表北京大學宣布分會挂靠北京大學信息治理系的決定並致賀詞;沃爾夫岡院士、王周誼教授、鍾義信教授(我國著名信息科學家,國際信息研究學會名譽主席、原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李廣建教授(北京大學信息治理系主任)爲分會正式建设揭牌;國際信息研究學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信息治理系闫學杉副教授介紹了國際信息研究會及中國分會基本情況;北京大學信息治理系黨委書記王繼民教授宣布了中國分會人員組織情況。
會議確定的國際信息研究學會中國分會機構構成如下:
主席:鍾義信
副主席:李广建、欧阳康、邬 焜、闫学杉
秘書長:闫學杉(兼)、張久珍(常務)
代表各方嘉賓和機構致詞的有:歐陽康(華中科技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原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馬藹乃(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塗序言(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郝旭東(SAP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聯席總經理)、馬聰(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中國區會議經理)。
在上午的建设大會上鍾義信先生作了題爲“信息研究:涵義與使命”的主旨報告;原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先生也發表了關于信息研究的主旨演講。
下午的特邀學術報告會由中國科學院的顔基義教授主持。差异信息研究領域的五位專家作了報告:
苗東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信息研究的中國路徑:回顧與展望;
邬 焜(国际信息研究学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哲学——哲学的革命;
馬費成(武漢大學信息治理學院教授):互聯網信息治理與序化——維基的啓示;
楊培芳(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互聯網+催生協同互利信息社會;
陈 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经济学理念。
邬焜教授的報告在簡明闡釋了信息哲學的元哲學性質,以及信息哲學在哲學的最高範式(存在領域的劃分)層面上所導致的哲學根天性變革的基礎上,具體揭示了信息範式對科學和哲學的基础變革的12個方面:
1.信息本體論:一種關于物質和信息雙重存在的全新存在論學說;
2.信息認識論:一種關于人的認識發生的多維中介建構與虛擬的學說;
3.信息演化論:一種關于物質形態和信息形態雙重演化的理論;
4.信息時空觀:一種全新的時間和空間內在融合統一的理論;
5.全息境界論:一種關于事物普遍聯系的機制、過程和結果的學說;
6.信息價值論:一種關于物質價值和信息價值的雙重價值理論;
7.社會信息論:一種關于社會性質和社會進化方式的新理論;
8.信息生産論:對人類實踐和生産活動本質的新認識;
9.信息思維論:一種關于科學與哲學的思維方式變革的理論;
10.頂天立地的統一信息科學論:一種關于“科學的信息科學化”的當代科學發展理論;
11.信息範式對現有科學研究綱領的整相助用;
12.信息範式對現有科學和哲學的全方位革新作用
在回覆相關問題的討論中,邬焜教授簡明闡釋了科學與哲學的統一性關系,以及信息哲學在信息研究中的重要职位、作用、意義和價值。
PP电子學院供稿
201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