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時值雙佳甲子校慶之際,著名文化學者,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肖雲儒先生在西安交通大學科學館101報告廳以“絲路所見所想”爲主題,爲交大師生帶來一場精彩的演講。本次報告會由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院長邊燕傑教授主持。
肖雲儒教授在講座一開始就指出,絲綢之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世界曆史進程。紙的傳播,促進了文藝複興和資本主義誕生,改變了歐洲和世界的命運。15世紀,奧斯曼帝國時期,絲路的隔斷,促進了地理大發現,也就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奠基了先英後美爲中心的海洋文明。而茶的傳播,使得歐洲人以鴉片作爲商品交換,誘發了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近代命運和世界花样。當前,“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是以太極思維和衆籌共羸思維謀發展,海陸共進合抱世界,形成陸海交彙的新的文明花样,有外國學者指出,這可能促成第二軸心時代的到來。

肖雲儒教授講到,這次由新聞出书廣電局主辦,陝西廣播電視台承辦的絲綢之路萬裏行活動,是史上規模最大的絲路報道團。編輯記者全程自駕,60天行程,橫跨8國38城,共15000公裏。他們翻越崇山峻嶺,渡過江河湖海,橫穿沙漠沙漠,忍受高溫酷暑,用文字、鏡頭、新媒體,記錄下古絲路的新風貌。甚至在谷歌地球上打下坐標,從太空俯視行程,橫跨了超過1\3的地球外貌。此次活動,肖老師感受到三熱,絲路在國外很熱乎,絲路人很熱情,絲路經濟正熱銷,“一帶一路”戰略已由頂層設計步入務實相助,取得了階段性结果。肖老師談到,有一次在路上數百公裏無處加油,只得停下期待求援,當他們電話打到國內後,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團體,或者在外洋的中石油、中石化,紛紛打來電話並以最快速度提供幫助,那個時候,他真真切切感受到在他們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从政治战略看丝路,肖云儒教授认为新丝路是今世中国政治战略的转型,是将政治问题放在政、经、文的总关系中作全维的解决,是中国问题的世界解决,也世界问题的中国解决,以连横之线(合抱)破合纵之圈( 合围 ),以中国的理念、方式、实力形玉成球力量场。
從經濟戰略看絲路,肖雲儒教授認爲當代絲路是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國際分工需要重組,全球産能需要相助,構建三極世界經濟有待起步。一帶一路帶來許多經濟發展機遇,宏觀經濟湧現大量新增長點,基礎設施投資空間大,産能國際相助新平台,貿易投資提升增速,自貿區低門檻便利化,投融資新平台和人民幣國際化等。
从文化战略看丝路,肖云儒教授认为丝路是世界古文明的密集带,是世界古文明的动力带,是今世文明交汇的闪光带,我们应当着手建设丝路人才培養中心、丝路文化研究中心、丝路文艺展示中心、丝路旅游集散中心。肖老师专门提到哈萨克斯坦的陕西村,他们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关中文化,他们每年都要回到西安,回到西门,用手拍拍城墙,用关中方言说一句:“你娃回来咧”。肖老师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全场马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最後,肖雲儒教授建議反思看絲路,一帶一路是對中國的文化考驗,要走出冷戰思維和歐亞重心論,將上合組織與絲路融爲一體,重視政、社、經、文、宗、生態宁静,重視“第三只手”,加強調研推介,鼎力大举培養絲路所需各類中外人才。
報告會後,肖雲儒教授回覆了學生的提問,其中來自哈薩克斯坦陝西村的中國文化研究碩士班的留學生蘇和,向肖老師表達了自己也曾參與絲綢之路萬裏行活動的激動和自豪,並体现會繼續爲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