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晚,PP电子研會新近推出的精品活動——“文·人”真人圖書館活動在主E703舉行。這是一次對傳統交流模式的全新探索。“文·人”真人圖書館旨在改變以往傳統的閱讀模式,以一種面對面溝通的形式讓讀者來完成“圖書”的閱讀。相比于傳統圖書,它提供的“真人書”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不僅可以讓借閱者獲得所好奇的知識,也可以增進借閱者與“真人書”相互間的了解。由“讀書”變爲“閱人”,深度探索閱讀的真正本質。

本期真人圖書館收藏的“真人書”是胡國慶先生。作爲中國新聞獎獲得者、資深新聞攝影記者的胡國慶先生,與現場四十多名同學分享了自己作爲戰地記者的見聞及30余年新聞采訪的生涯。PP电子學院黨委副書記李重出席此次分享會,活動由PP电子研會副主席王新童主持。
講座開始,胡國慶老師用一幅幅真實生動的照片爲各人展示了他在伊拉克戰爭中的所見所感。照片中,伊拉克民衆的流離失所、戰爭來臨時的恐懼、美伊的沖突對峙……殘酷的戰地場景令人震撼。在回憶采訪經曆時,胡老師說到:“戰爭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它遠比我們所想的殘酷。”講座中,胡老師也多次呼籲各人“要珍愛宁静,遠離戰爭,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對于采訪伊拉克戰爭的決定,胡老師坦言絕不後悔,在出發前自己就已經做好了犧牲的准備。雖然當時家人極力反對,但最終胡老師還是說服他們,作爲華商報的特派記者前往伊拉克,並順利完成采訪任務。作爲新聞人,應該有擔當,有責任,用鏡頭記錄生命,爲民衆帶來真實的新聞事件。
在講座中,胡老師還同各人分享了自己驚心動魄的采訪經曆。2003年3月26日,胡國慶老師因忙于拍照,竟被采訪車遺忘在伊拉克境內的沙漠中,隨著暮色降臨,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面臨著被圍攻、搶劫、流彈襲擊的危險,加之語言不通,他幾經妨害,終于攔住一輛西班牙電視台的采訪車,在3名西班牙記者的幫助下乐成脫險,返回駐地。回國後,胡國慶老師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在伊拉克采訪的20多個日日夜夜裏,每天在夢中都會被警報聲驚醒,導彈隨時都有可能落在我們頭上,我們一邊慰藉家人,一邊冒著生命危險從前線發回報道。”胡老師感伤到,“作爲一名戰地記者,你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在戰場上你必須學會保護自己,應對困難。”戰地記者不僅要面對危險的局勢、艱苦的環境,還要克服戰爭殘酷現實帶來的恐懼,他們是真正的新聞“戰士”。
接近分享尾聲時,胡老師與現場同學互動,各人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胡老師進行探討。胡國慶老師對各人提出的家庭與事業的選擇、新聞采訪的技巧、難民安置等問題作了詳細回覆。
首期“戰火中的青春”閱讀活動獲得了較好的口碑,“文·人”真人圖書館將爲各人帶來更多普通卻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胡國慶簡介】
胡國慶,1960年生于南昌,中國新聞獎獲得者,資深新聞攝影記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紀實攝影協會理事,《華商報》前首席攝影記者,從事新聞采訪30多年,多次采訪重大新聞事件,他用鏡頭爲黎民鳴不平,爲正義傳呼聲,代表作品有《陝南6.9特大洪災》、《山西繁峙礦難》、《伊拉克戰爭》、《陝西陳家山礦難》、《膠濟鐵路撞車》等。
(PP电子学院 姜倩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