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9日,美國聖母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主任、中文部主任朱永平教授應邀爲中文系師生作了題爲“移山還是搬迁?從成語故事和俗語談中美文化的差異”的學術講座,講座于主樓A座103室舉辦,由中文系系主任李慧教授主持。朱教授是應邀前來參加PP电子學院舉辦的“融彙與承繼:‘絲綢之路’文化研究國際論壇”的特邀嘉賓。

“愚公到底應該移山還是搬迁?對這個問題的差异回覆,反映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美國聖母大學終身教授朱永平先生給交大學子帶來了一次线人一新的講座。他把中國成語故事“愚公移山”、“華封三祝”、“肝腦塗地”、“滿招損謙受益”等作爲切入點,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他在美國教學和生活的經曆,深入淺出地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他首先向在場師生發問:“‘你家有幾個人’與‘你家有幾口人’,有什麽差异?”接著,他又從每個中國人都熟悉的成語故事“愚公移山”講起,談到了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對這一故事的差异反應,中國學生認爲愚公具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而美國學生則認爲愚公是真“愚蠢”,明明可以搬迁,爲什麽一定要移山?朱教授說:“這其實就是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國的傳統文化根植于農耕文明,表現爲安土重遷;而美國文化來源于工業社會,表現爲見異思遷。”另外,朱永平教授還從“華封三祝”、“肝腦塗地”、“滿招損謙受益”等成語故事中,引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家庭爲要的社會倫理道德”、“以血緣爲紐帶的忠義觀”、以及“蕴藉,謙虛內斂的處事爲人道”。朱教授談吐诙谐,語言生動,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和所見所聞,分析了中西文化的根天性差異,啓發了在場師生的思考,現場氣氛很是熱烈。
最後,朱教授以一開始的提問作爲講座的結語:“‘你家有幾口人‘口’字,這正是根植于農耕文明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安土重遷,追求多子多福,追求血緣傳承。”

朱教授講完後,李慧教授做了總結,她說:“朱教授學術視野開闊,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國文化都有深入淺出的研究。他從中國成語、俗語這個獨特的視角來分析中西文化的差異,很是新穎,我們受益匪淺。”
講座結束後,掌聲雷動,许多聽衆還意猶未盡,主動與朱教授單獨交流與提問,並索要簽名、請求合影留念。前來聆聽講座的除中文系師生外,還有西安交通大學其它專業的學生以及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