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5日,在重慶召開中國心理學會第二十界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我院社會心理學研究所道德心理學實驗室的喻豐教授、楊沈龍老師、牛更楓老師以及博士生許麗穎、韓雨芳參加了本次會議。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是中國心理學會規模最大的盛會,逾2000人參加。

在會前11月2日的第11屆17次常務理事會上,我院喻豐教授做了關于建设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的申建事情報告,經過常務理事會投票通過了該專業委員會的申請。喻豐教授擔任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籌)的署理主任委員、委員與秘書長。中國心理學會是中國心理學國家一級學會,創建于1921年,是我國現有的全國性學會中最早建设的學術組織之一,現有全國性會員近9000人,下設20個專業委員會。本次積極心理學專業委員會這個二級分會的設立和籌建對西安交通大學心理學學科發展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在11月4日大會開幕式上,牛更楓老師的論文“青少年社交網絡使用對自我看法清晰性的影響:社會比較的中介作用”榮獲《心理科學》2016年優秀論文獎。

11月4日下午,喻豐教授召集組織並主持了網絡心理學學專業委員會的專題討論會“舊瓶新酒與新瓶舊酒的網絡心理學”。該報告會座無虛席,喻豐教授首先介紹了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及交大心理學科的發展概況,同時也展示了自己的研究團隊和结果並向聽衆們表達了到交大來學習和事情的邀請。

在該專題討論會中,博士生許麗穎做了“道德節律:微博語言中道德動機的逐秒變化模式”的報告,彙報了該團隊利用微博大數據進行的道德動機在時間尺度上的研究。

接著博士生韓雨芳代社會心理學研究所趙靓老師做了“社交網絡中基于群體配合事件影響的個體用戶心理壓力預測”的報告,同時還做了“社會公衆人物生活隱私的曝光機制:基于新聞報道的大數據研究”的報告。

牛更楓老師做了“社交網站中的自拍發布對女性限制性飲食的影響:外貌評論和自我客體化的序列中介作用”的報告。

最後,楊沈龍老師做了“網絡階層流動信息對于低控制感者系統合理信念的影響”的報告。此外,楊沈龍老師還在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專題報告會“心理學與社會治理”中做了“差异社會階層者系統合理信念差異的歸因機制”的報告。

11月5日,喻豐教授、牛更楓老師、楊沈龍老師都還將主持網絡心理學、語言心理學等多場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