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主楼E座714聚会会议室,積極心理學西安研討會暨西安交通大學道德心理學實驗室年會乐成舉辦。本次聚会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PP电子学院道德心理学实验室和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配合主办,聚会会议获得了来自香港都市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心理学学者的支持,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及陕西省内及山西、河南等临省等十余所高校师生加入了此次聚会会议。


上午的聚会会议中,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孔风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PP电子学院姚昭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丁晓军老师和西安交通大学道德心理学实验室主任喻丰教授依次陈诉了自己最新的學術研究结果。孔风副教授讲述了他运用功效性核磁共振技术,揭示了感恩特质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神经机制。姚昭副教授介绍了她所做的通过脑电技术揭示个体加工积极/消极词汇与抽象/具体词汇的语义激活水平及其差异。丁晓军老师从哲学视角入手,全面探讨了哲学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及其与心理咨询的异同和关系。最后,喻丰教授介绍了他所做的关于道德差序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事情,并从人、非人、拟人、超人和人工智能这几大方面展开,全面地分析探讨了相关研究对于人性、道德等重大基础心理问题的深刻揭示。

下午的會議首先由香港都市大學研究生院助理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嶽曉東教授作報告。嶽曉東教授報告的題目爲《青少年偶像崇敬與自我成長:研究與思考》。報告系統地闡述、揭示和分析了當代大陸、香港部门青少年對于歌星、影星、體育明星一系列崇敬、追星的心理和行爲的現象、成因、發生機制和幹預战略,全面地從學術上、實踐上對此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報告引起了與會師生的熱烈反響。

接下來,西安交通大學道德心理學實驗室的趙靓、楊沈龍、牛更楓、李占星四位青年教師依次報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结果。趙靓老師講述了她所做的通過微博大數據的自然語言處理,來動態地分析和預測微博用戶的心理壓力水平及變化趨勢的研究。楊沈龍老師基于系統合理化理論,介紹了他所揭示的社會階層預測系統合理化的雙重心理機制模型。牛更楓老師立足于網絡心理學的前沿熱點問題,基于社會適應視角揭示了社交網站中的自我呈現和社會比較之間的心理作用模型。李占星老師圍繞著心理所有權這一領域,探討了幼兒和成人在判斷壞人所有權問題時的心理差異。每一個報告都激發了參與師生的強烈興趣,討論很是熱烈。




本次會議還吸引了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彩娜教授等著名專家、學者前來參會、交流。此次活動加強了我校心理學科同其他院校的學術交流和聯絡,宣傳了我校的心理學學科和心理學研究的實力,多位學者体现西安交通大學心理學學科從無到有,在短短一年時間成長迅速,並表達了願與西安交通大學道德心理學實驗室展開緊密相助的意願,同時,香港都市大學研究生院助理院長嶽曉東教授也與西安交通大學道德心理學實驗室喻豐教授就科學研究、研究生國際化等偏向上等達成一致,並將全力開展兩校的心理學研究和研究生交換、互訪等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