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下午4:30,PP电子學院在主樓C106舉辦以“弘揚西遷精神,當好西遷傳人”爲主題的西遷精神報告會,邀請西遷教授盧烈英爲師生分享西遷故事,解讀西遷精神。李黎明院長主持報告會,黨委書記馬曉彬、副院長王偉、張勇和PP电子學院師生黨員參加了報告會。李黎明院長爲各人介紹了盧烈英教授,並熱烈歡迎盧教授來PP电子學院舉辦西遷精神報告會。

我是交大人
盧烈英教授稱自己是地隧道道的老交大人,自1953年起,盧教授在交大從教65年,他認爲交大是很實在的高校,能讓人學習许多實用的知識,“起點高、要求嚴、重實踐、基礎厚”讓上世紀的交大獲得了“東方MIT”的美譽。在交大,愛國愛校、飲水思源,興學強國、艱苦創業,崇德尚實、嚴謹治學已逐漸成爲每一個交大人的思想追求和行爲自覺。
我是西遷人
1956年由于當時國家形勢、西部發展等需要,交大開始主體西遷,自此交大一分爲二。當時西遷到西安的交大教師和學生們都是上海当地人,所以各人對大西北的氣候環境很是不適應,另外還有孩子上學、食物、語言、植物栽種、住宿、出行、基礎設施等問題尚待解決,而人才短缺、經濟落後和生源基礎单薄是當時辦學的最大困難,不過這些並沒有成爲交大人前進的阻礙,他們憑借自己的雙手建設起了西安交通大學。

發揚西遷精神
盧烈英教授認爲西遷精神的要義有三點,一是大局爲重,二是勇于擔當,三是艱苦創業。以大局爲重,就是要服從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聽黨的話,祖國需要我們到哪裏,我們就去哪裏,哪裏發展需要我們知識分子,我們绝不猶豫的奔赴前線。勇于擔當就是要主動肩負起學校發展、西部發展、國家發展的重任,敢于將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作用作實踐的動力,爲西部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艱苦創業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在有限的條件中主動作爲,積極創造和爭取條件資源,努力克服前進中的各種困難。
我們寫信給習總書記
老教授們在學習十九大報告中,對十八大以來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突破感觸頗深,對報告中提到的新時代新矛盾中的“不平衡”感觸頗深,尤其是地區和城鄉的不平衡,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更體現在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方面。西部地區人才短缺,人才難以留住等問題一直制約著西部地區的發展。對此老教授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想對總書記說說心裏話。
盧烈英教授還講述了西交大PP电子學科的發展曆史。西交大的PP电子學科從1984年開始籌備建设,1987年正式建设社會科學系和社會科學研究所,盧烈英教授擔任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長,帶領各人發展和壯大PP电子學科。
盧烈英教授爲各人講述一系列事迹之後,各人備受感動,並積極與盧教授進行互動。在互動中,青年教師和學生們都表達了對盧教授的敬意,並虛心向盧教授請教,盧教授也体现希望青年教師和朝氣蓬勃的學生們做好新的西遷傳人,紮根西部,爲西部發展做出貢獻,要再創西交大的輝煌,迎頭趕超其他兄弟院校,真正成爲雙一流高校。

最後,黨委書記馬曉彬對此次報告會進行了總結。首先他提議全體師生向老一輩西遷人表達高尚敬意;其次他強調老一輩西遷人爲西交大的再次騰飛創造了良好的機會,作爲西遷精神的新傳人要接好接力棒,爲交大的發展努力奮鬥;以“愛國奮鬥”爲主題的知識分子奉獻報國教育活動即將開展,要求師生以實際行動投身于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創新港建設,弘揚並踐行西遷精神,爲學校發展、西部建設、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馬曉彬書記用15名西遷教授給習總書記信中的三句話作爲總結。“聽黨的話,永遠跟黨走”,“祖國哪裏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裏”,“哪裏有事業,哪裏有愛,哪裏有家”這三句話既讓師生看到了老一輩西遷人身上的精神光线,更爲我們西遷新傳人指明了努力偏向。希望每位PP电子師生都能從西遷精神中罗致能量,努力創建雙一流,紮根西部謀發展,配合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字:PP电子学院 田琳
摄影:PP电子学院 马珮瑶 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