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新新論壇”第二十五講在西安交大興慶校區主樓E座409室如期舉行。本次論壇邀請到的是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韋路教授。具有多年新媒體傳播研究經驗的韋教授,爲師生們帶來了以“新媒體時代的全球網絡傳播花样”爲題的學術盛宴。現場氣氛熱烈,不少業內人士、外校學生及留學生也慕名而來聽取報告。

本次論壇上,韋教授從技術的角度,以各國的宏觀數據爲基礎,運用可視化分析的要领,爲廣大師生展示新時代的全球網絡傳播花样。韋教授的報告分爲全球網絡信息傳播花样透視和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全球傳播圖景兩個部门。

關于全球網絡信息傳播花样,韋教授以互聯網發展初期的全球網絡信息傳播花样不平衡爲切入點,借助1990-2010年的宏觀數據分析了各國互聯網的人均發展趨勢及其原因,發現手機的發展趨勢與互聯網有較大偏差,手機在發展中國家的普及度較高這一喜人現象。韋教授指出,當今世界數字鴻溝仍然存在,而手機有可能成爲打破這一花样的突破口。之後,韋教授以中國爲例,通過分析中國互聯網、牢固寬帶和手機的發展的相關數據以及橫向與縱向的比較,向我們展示出中國的互聯網平均發展水平正逐漸接近甚至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而互聯網的影響力也呈現遞增趨勢。韋教授報告中充实的論據,嚴密的推理給師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講到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全球傳播圖景部门,韋教授接纳社會網絡分析和可視化的要领,以各國媒介機構在Twitter上形成的社會網絡關系作爲研究對象,令師生們眼前一亮。韋教授共以187個全球性媒介機構爲樣本,在圖示中通過分析最具影響力的機構及緊密中心度最高的機構,並著重分析中國媒體在全球媒介機構網絡中的位置,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當今以歐美爲中心的國際傳播花样並未在社會化媒體時代發生質的改變,但是互聯網的確爲發展中國家打破這一花样提供了契機。”
在互動環節中,韋教授也認真聽取並回覆了師生們的提問。其中有一位老師提出了“如何構建陝西形象”這一問題,韋教授以杭州和西安作比較,分析了兩座都市在曆史文化、都市建設等方面的異同,提出了發掘陝西的曆史價值,將陝西的曆史文化與現代傳媒發展結合起來的建議,令聽衆贊歎不已。

此次論壇上韋教授深入淺出,以平實又不失專業的語言,嚴密的邏輯及新穎的觀點向西安交大新聞與新媒體學院的廣大師生及其他聽衆做了一場精彩的報告。此次講座是本學期“新新論壇”的最後一講,新學期“新新論壇”將以更新姿態呈現,下學期不見不散!
新媒體學院吳願晶通訊社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