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張再林教授的研究進入了頂級體育學府——上海體育學院
2018-07-06  點擊:[]

2018年6月2日—9日,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在圖文信息樓第一會議室舉行了2018屆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會。此次論文答辯會共有7名博士研究生(含2名留學生)參加。由9名校外專家、8名校內專家組成答辯委員會。上海體育學院對于這次博士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會極爲重視。基于此,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戴國斌院長特意邀請了西安交通大學張再林教授擔任了尹永佩博士學位論文《太極拳“法”“理”研究——以道文化爲視角》的答辯主席,他也是9位校外專家中唯一一位非體育學的哲學專家。張教授對于尹博士的博士論文從哲學高度給予了肯定,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進與完善建議,觀點获得了各人的一直認可。而且,會後更是又多位博士有意跟隨張再林教授進入博士後流動站進行深入研究。可以說,此次武術博士答辯會加大了我校PP电子學科與專業體育院校的溝通與相助。


QQ圖片20180626085736  QQ圖片20180626085729

12擔任2018年上海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學博士論文答辯主席


張再林教授進入我國頂級體育院校上海體育學院進行了學術指導,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與張再林教授一直以來致力于“中國古代哲學與身體”的相關研究有著密不行分的緊密關系。這可以從學術論文的廣泛引用中窺其一般,如近年來張再林教授的文章被權威期刊《體育科學》引用了6次,被頂級期刊《北京體育大學學報》引用了7次,《武漢體育學院學報》引用了5次,《體育與科學》引用2次,《體育學刊》引用了2次,《西安體育學院學報》引用了2次,《沈陽體育學院學報》引用了4次,《體育文化導刊》引用了3次,《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科版》引用了1次,其它體育類期刊引用了5次,內容涵蓋了身體哲學、身體美學、身體倫理、身道思想、身體教育等相契合的體育哲學與武術文化研究。除此以外張再林教授的著作《作爲身體哲”的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古代身道研究》也已經成爲了體育學青年學者最喜愛的理論書目。

实际上,在这以前已经有体育院校及权威体育期刊先后邀请张再林教授擔任了国家社科开题评审以及学术事情坊的相关事情。其中,2016年5月14日西安体育学院曾专门要请了张再林教授擔任了武术系袁金宝副教授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今世中国武术文化形象构建研究》(15CTY021)的课题论证评审。此次聚会会议还请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等海内体育专业院校的多位专家、学者配合加入。论证会中张再林教授针对该课题中的武术文化内涵、武术文化流传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与建议,也获得了课题卖力人以及相关专家的一致认可。


QQ圖片20180626091454  QQ圖片20180630192458

34擔任西安体育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题论证会评审专家


源于張再林教授對于身體研究的學術知名度,2016年6月4日,《體育與科學》編輯部程志理研究員專門邀請了張再林教授前來參加“體認與體育學學科定性”學術事情坊。本次事情坊僅邀請了10名相關領域的學者,圍繞其中3名學者的主旨報告,由此可以看出所邀請專家的學術职位。其中張再林教授作爲主旨報告之一,報告了《身體哲學範式與體育論旨間的互窺——以中國古代的射藝爲例》一文。張教授指出,日漸成爲顯學的身體的哲學研究爲形而下的體育學科提供了戰略性指導,反過來,體育學研究又以下學而上達的方式爲身體哲學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具體的實證。他以中國古代的射藝爲例從身體的知行合一、倫理屬性、審美屬性、宗教屬性四個方面對該觀點進行闡釋後認爲,中國古代以射藝爲代表的體育的宗旨並非是培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畸形的人、單向度的人,而是服務于身心靈一體、真善美兼綜的“全人”的教育。觀點获得了參會學者與專家的一致好評與認可,年輕學者對于他們的觀點也進行了很好的理論綜述,隨後發表了在了《體育與科學》。


QQ圖片20180626095021

QQ圖片20180626095032

56擔任《体育与科学》“体认与体育学学科定性”学术事情坊的特邀嘉宾


值得注意的是,在幾年前少林寺高僧曾有意派出自己的自得門生前往西安交通大學跟隨張再林教授從身體、體知、功夫、勢能、感應、氣、陰陽等解讀少林武術中的的身道奧秘與哲學思想。這以後,張再林教授又收了兩位武術身世的體育教師攻讀西安交大哲學博士,他們分別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學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其中博士生金玉柱在2015年攻讀哲學博士以來,發表了CSSCI近10篇,其中包罗《體育與科學》《體育學刊》《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武漢體育學院學報》《成都體育學院學報》《首都體育學院學報》《沈陽體育學院學報》等,很好的轉化了張再林教授的身體思想,並有深度的解讀了中國武術的傳統文化。除此以外,他還立項了2017年教育部PP电子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武術中“勢”的身體哲學論繹》(2017YJC890011)。金玉柱于今年6月份已經通過了正式答辯,順利畢業。他也將是張再林教授所培養出的第一位武術研究偏向的哲學博士。

让我们欣慰的是,张再林教授岂论是在學術研究,研究生培养亦或是社会影响力都获得了体育学研究领域的一致好评与认可,有效的提升了西安交通大学PP电子社科偏向在体育领域的学术知名度,这也为我校PP电子社科的跨领域交流与研究奠基了基础。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