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PP电子star】楊二斌:我在交大的思想重塑
2018-10-30  點擊:[]

 

 

每學年最受同學們矚目的“國家獎學金”評選終于落下帷幕

本學年PP电子學院最終選出8位同學獲得“國家獎學金”

博士2位,碩士6位

默默向學霸投去敬佩的目光

不要以爲學霸很神秘哦~

跟著PP电子star

我們帶你走進學霸的世界,看看什麽叫做優秀是一種習慣

 

楊二斌,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哲學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獲得PP电子學院2018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山西書法院特聘研究員。在入學兩年期間,共發表書學論文13篇,其中權威期刊6篇,普通省級期刊2篇,全國第十一屆書學討論會1篇,全國<龍藏寺碑>楷書發展學術論壇1篇,首屆懷素草書學術論壇1篇,第二屆陸維钊書學研討會1篇並獲的全國唯一的“陸維钊獎”等。


楊二斌近照


西安交通大學2018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評審落下帷幕,小編得知楊二斌同學獲得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2018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第一時間聯系到本人,通過訪談了解了他的學術軌迹,以及學術目標品级一手資料,現予以整理刊發,以飨讀者。(以下的訪談以問答的形式,“問”爲小編,“答”爲楊二斌同學)

問:我們得知您在201810月獲得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國家獎學金,首先体现祝賀,現在想請您分享一下您的心情。

答:謝謝!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我感应很是荣幸。借此我要谢谢学校及PP电子学院,特别谢谢我的导师薛养贤教授对我的培养,谢谢专家评委对于我的科学研究结果的肯定,谢谢钟明善老师对于我的资助等等,要谢谢的人另有许多。虽然,學術研究永远在路上,还需要我不懈的坚持,不停的努力!

問:您是在2016年來到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您能談一談您的學術曆程嗎?

答:我的學術的起點是2007年在山西師範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導師是楊吉平老師,楊老師教導我們做學術要從基礎入手,以考據之學爲基础,兼之書法技法的學習,尋根探源。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思路由點及面,由表及裏,去僞存真,深研擴展,理解書史的因果始末與勾連,這樣日久自然有所貫通。正是在山西師範大學的三年,給我的學術生涯落下了良好的基礎。在畢業後的數年間,我一邊事情,一邊仍堅持書法研究,在技法上也深入學習,把實踐與研究結合起來,自己逐漸消化、吸收,找尋自己的努力偏向。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迷茫與困惑,我也不例外。到底什麽是真正的學術精神?書法史的研究和中國文化的關系到底如何?以往所關注的細枝末節與社會大文化觀的關系到底在我的學術曆程中處在一個什麽职位?

進入西安交通大學讀博後,在導師的指導下,我的思想逐漸發生了變化。甚至可以說,西安交通大學良好的教風與學風讓我重新發現自己,重新審視自己,可以說,是一種思想重塑。

因所修爲哲學,那麽就要學習研究相關的論著,深入挖掘古今中外的哲學思想,當從哲學思想上俯瞰書法後,學術視野擴寬了,如以科學哲學之信息哲學爲坐標,發現了書法文化信息化的密匙,以書法史中的東漢爲中心,搞清楚五體源流以及與當時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從書法美學的視角來理解漢末魏晉書法之所以成爲藝術的史實,確實是在草書藝術的時空發展之中完成的;而美學與史學之間的關系問題以及在實踐中的表達,成爲我近來最大的收獲。馬克思在《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中對于美的認識進行了深刻的探討,而魏晉玄學中人的覺醒,對于書法藝術的觀照與實踐,書論的闡發與自得忘言的無上玄想,這些都成爲我們認識藝術的關鍵,在書法裏無非展現的是另一個真實的自己,自己的靈魂、情感都孕育其中,東方與西方的認知在藝術立場上是一致的。



問:從哲學來看書法藝術,正是另外一種視野,您入學以來發表了哪些结果,以及它的價值在哪裏?

答:我在入學以來主要的學術關注點就一直放在東漢曹魏的書法審美的變化上,包罗各種書體的觀念變化以及社會整體的審美觀念的變化,應該說,書法審美的變化是從屬于社會思想觀念的變化,這是我博士論文的主要焦點,當然也是我論文的創新之處,因爲以往很少有人關注這一點,所以從美學、史學、社會學的多學科的交织點來看書法審美嬗變是很有意義的,好比《東漢草書體式流變管窺》一文,正是在美學與史學的雙重視野下進行的兩者結合的一次嘗試,這篇文章發表在《中國書法》上,這就說明我的研究结果获得了學術界的承認,《晉衛恒<四體書勢>“字勢”論述未周辯——兼論“古文”“籀篆”觀念認知問題》是參加全國第二屆衛門書派研討會的文章,被選到《中國書法》專題中刊發了,這也是我在研究東漢曹魏書法觀念中的一個副産品,能夠發表,也是意料之外。這篇文章其實是厘清了狹義的“古文”與“篆籀”的先後問題,並借此提到衛恒《四體書勢》中的未盡的疑問,這也是發前人所未發。這些可以代表我當前的學術思考。



問:聽說你參與國家級書法論壇和社會活動比較多,給我們舉些例子吧。

答:我經常參加全國性的書法論壇,這可以追溯到2009年,當時獲得了全國第八屆書學討論會一等獎,並作爲獲獎作者現場宣讀自己的論文,後來還在全國第九屆書學討論會、第十屆書學討論會、敦煌論壇獲獎,後來系列論文還獲得了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這是中國書法界的最高獎,當然這都是以往的成績,都是我的學術延伸。自從我考入西安交通大學,自己的研究偏向越发清晰,明確,所以撰寫了多篇論文參加全國的書學論壇,2017年我的《經學配景下東漢“銘石書”的興起及其相關問題》入選了全國第十一屆書學討論會,《論楷書書體的淵源、範式及流變》入選全國《龍藏寺碑》楷書發展學術論壇,《"草"、雅化、接受--關于草書的幾個點性研究及其對于當代草書繼承與發展的啓示》入選首屆懷素草書學術論壇,這三個論壇都是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在第二屆陸維钊書學研討會中我獲得全國唯一的“陸維钊獎”,這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中國美術學院舉辦的!我只是在學習的同時把結課論文和自己的研究重點結合起來,遇到相關的論壇才投稿的。我想或許這個要领可以借鑒。

關于社會活動,我想當一個人在關注自我的同時,還要關注這個社會發生的變化,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一定要處在學術的前沿,另外還要有些家國情懷,好比,我參與了幾次捐贈作品的活動,中國大衆文化學會、中國書畫報社舉辦的“全國第三屆國慶小品展”,爲的就是西雙版納勐海縣的百萬助學金的書畫公益行動,我希望捐獻自己的一份愛心,爲祖國文化傳承貢獻自己一點微薄之力。


在浙江平湖參加第二屆陸維钊書學研討會,獲“陸維钊獎”


論文入選全國第十一屆書學討論會(入選證書)


 

問:您能談一談您的下一步的计划或者學術目標嗎?

答:以往是史學研究,现在是美學的研究,我想擯棄書法美學與史學相互分離的狀態,達到二者的互通,以史學的發展來證明美學思想觀念的確立、發展與完善,建设書法形上形下相互支持的通途。唐代張懷瓘在《書斷》有個審美理想,說書法“觸類生變,萬物爲象,庶乎《周易》之體”,“一字褒貶,微言勸誡,竊乎《春秋》之意”,意思是說書法自己是借取天地萬物的生命形式和運動狀態爲象征、比類的方式進行言說的,而其正是本著《周易》卦畫的象征性思維及原理,而書法品評則以春秋筆法以抉其幽隱、狀其神意,我想我的博士論文的理想也在此吧!

要说目标,我在全国第四届兰亭奖的颁奖现场就看到了丛文俊先生、黄惇先生、曹宝麟先生等,他们都是學術研究与书法创作结果卓著的学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应当是书法研究的两翼,缺一而不行;书法史学、美学、批评无不是“道”的体悟与表达,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外在体现形式,而作为创作的“技”不仅只是表层的体验,其取法之崎岖、挥运之往复、感受之深邃,也都是“道”的自然流露,从二者的关系来看,缺少“实践”的理论缺乏令人信服的视野与高度,而缺少“理论”的实践只会流于字匠式的创新,只有不停的学习与体悟才气使二者相互协调真正到达“技道两进”!这是我未来的一个小目标。中国书协近日举办的“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立足于当前,展望于未来,而这实际上就是对于当前的书法状况的一种文化反思,反思的焦点定会归于中国书法的传统文化精神,而精神的追寻也正在我对于书学的不懈探索!这或许就是每一个学人的终极目标。


參加中國大衆文化學會、中國書畫報社主辦的公益行動

 

 

問:對于學弟學妹們您有什麽建議?

答:藝術是一輩子的事,在讀博士前一定要准備好,因爲在勝利的旌旗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博士的時光僅僅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段,當然是最爲重要的一段,在這一段路上,汗水和辛勞是別人不行想象的,肯定是充滿坎坷和曲折的,但卻有收獲的喜悅與幸福,一定要找准自己想要從事一輩子的事業。昔人雲立德立功立言,立身立言之意正是我輩的“不朽”追求,而博士階段作爲最爲重要的時光,需要我們花費極大的精力,希望各人抱著熱愛並爲之鍾情之心,努力向前!

問:這或許會給我們的學弟學妹們一些建議。咱們的訪談就到這裏,謝謝!

答:謝謝!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