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双院协同】PP电子学院、崇实书院师生赴江苏永联村开展暑期社會實踐
2023-07-28  點擊:[]

为进一步增强双院协同育人,推进校企相助,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7月19日-21日,由西安交通大学PP电子学院、崇实书院十名师生组成的“永联同心”队伍前往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會實踐。社會實踐队伍由PP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劲、崇实书院院务副主任王美玲、PP电子学院党委组织员颜佳带队。


9383ac6e1a5ba86aaef42d9ebbd64c2


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于1970年在長江灘塗圍墾而成,曾是蘇南地區面積最小、最落後的村莊。自革新開放以來,永聯堅持走鄉村振興的门路,在村書記吳棟材同志的帶領下,由小村變大村,由窮村變富村,目前已經形成永卓控股、永聯村經濟相助社、永合社區等五個鄉村治理主體,走在了我國鄉村建設的最前列。本次實踐活動旨在帶領PP电子社科專業學生在參觀學習永聯乐成經驗的基礎上,將專業特長與社會需求對接,助力鄉村振興與社會建設,同時通過交流尋求更多校企相助方式,爲學子提供良好的實踐平台與契機,進一步推進産教融合。


參觀交流罗致經驗,産教融合協同創新

7月19日上午,師生一行來到金手指廣場,參觀永聯展示館。館內展示了永聯村40多年來的發展之路,以工業化牽引、帶動城鎮化、進而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在二樓放映廳中,一行人觀看了傳奇村官吳棟材的紀錄片。革新開放後,永聯村在吳棟材的帶領下,首先打破“以糧爲綱”的禁锢,從開挖魚塘到開辦軋鋼廠。吳棟材以心系群衆、一心爲民的擔當和高瞻遠矚的敏銳判斷,爲永聯村開辟出一條現代化振興之路。



在産業發展、民衆致富的同時,永聯村不忘鄉村治理與文化建設,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在永聯運行治理中心,一行人看到了“數字永聯”的集控大屏,“一格五員”的聯動處置模式、數字産業、數字民生、數字治理等各個模塊的強大功效,讓在場師生無不驚歎于這一治理體系的高度智能化與人性化。同時,永聯的“積分制”評比辦法開創了鄉風文明建設的新思路,變物質獎勵爲精神激勵,變榜樣引領爲集體帶動,使得文明成爲內化于每個永聯人心底的習慣。PP电子學院社會學系本科生黃志娟感伤道:“《禮記·大道之行也》中有言: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即是我在永聯小鎮最真實的感受。不管是在社區老人、食堂阿姨還是事情人員身上,我們都能體會到強烈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我相信,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深厚的文化支撐,還有一群樂于奉獻的能人志士,永聯村的現代化之花只會開的越來越茂盛。”



7月19日下午,實踐團隊與永聯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永聯實業集團總經理助理、食品加工事業部經理程菁恒向師生分享了永聯村産業發展經驗。他指出,渠道是産業中最重要的環節,永聯村一直以來都是以銷定産,確定了産品賣到哪裏去,再決定生産什麽、怎麽生産,接下來,永聯村將繼續推進多元化發展,實現不斷向外開拓市場的更高目標。在回覆實踐隊員提出的數字化治理模式與人情味之間的沖突問題時,永聯村股份經濟相助社數字化治理部部長黃觀明談到,數字鄉村建設是從解決民衆的實際難題出發,好比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辦“金手指”卡,與數字化系統綁定,從而便捷辦理多項業務。數字化更多只是支撐,不是爲數字化而數字化,最終目的還是爲了服務老黎民。


63f259cec08079e41b1be0d19b3fcd1


爲了更直觀地感受“華夏第一鋼村”鋼鐵工業的發展情況,7月20日上午,師生一行先後參觀了煉鐵廠、煉鋼廠、軋鋼廠、特鋼公司、宏泰碼頭。面對幹淨整潔的數字化車間、集控中心調度室有條不紊的事情場景,PP电子學院中文系本科生甯遠不禁感伤:“永鋼鋼鐵企業顛覆了我對以往鋼鐵企業的認識與感受,重工業企業往往傳統印象裏黑煙滾滾,江河汙濁,而永鋼卻鼎力大举發展綠色鋼鐵,智能鋼鐵,鋼鐵企業周邊天更藍、水更清,一面面智能控制屏在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同時,真正實現了鋼鐵産量與效能的提高。”

7月21日下午,實踐團隊一行人參觀了永聯村衛生服務中心、永聯融媒體中心、綠普資源項目下的3D打印實物等。通過實地參觀,各人紛紛感受到永聯村正在集聚化、産業化、市場化、生態化的门路上不斷實現自我逾越。PP电子學院中文系本科生王新宇談道:“和我從小生長的西北農村相比,我在永聯最突出的感受就是他們不斷的理念創新和開拓進取。永聯村始終將人的現代化作爲現代化建設的焦点,深刻踐行習總書記所說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比翼齊飛;並通過綠色創新理念與現代生産技術的結合,鼎力大举發展生態産業、循環産業、綠色産業、數字産業,真正做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並重。永聯村的乐成經驗昭示世人,發展的门路上永遠不要固步自封,兼容並包,勇于開拓,才气創造屬于自己的發展奇迹。”。


支部共建鑄精魂,校企相助謀發展

7月2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師生一行來到永卓控股開展黨建交流會,會議由永卓控股永卓學院校企相助經理張姝瑞主持。


922f5d2916e3dcec7a03a79e6c7a854


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崇實書院師生聯合第二黨支部郭欣宇首先做題爲“憶百廿校史,學西遷精神”的微宣講。她從交大西遷老教授們寫給習總書記的一封信引入,簡單回顧了交通大學百年的發展曆程,而後生動地再現了當年黨中央一聲令下,交大師生“打起背包就出發”,“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壯闊征程。西遷前輩們開墾拓荒,爲服務新中國工業建設、完善高等教育花样做出重大貢獻,這與永聯村民大膽突破,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現代化,實現高水平的鄉村振興具有共通的精神內涵。聽黨指揮跟黨走,胸懷大局、艱苦創業,是我們的事業取得乐成的重要思想保障。

PP电子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勁就本次參觀交流發表了講話。他先對永聯村永卓控股對交大師生一行的熱情招待体现感謝,他指出,這次永聯之行,既是一場學習鄉村振興乐成經驗的學習之旅,也是一場深化産教融合的相助之旅,還是履行交大PP电子學院今年三月來永聯考察時所做承諾的踐約之旅。他希望同學們在學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提升認知水平,把知識運用在社會建設中,“本次交流活動要深化雙方相助,訪企拓崗,使校企相助達到更高水平”。

永卓控股董辦黨支部書記、董辦副主任高宏武介紹了永聯村和永卓控股的黨建事情情況,指出黨委引領力、黨員凝聚力等“四力”在支部建設中的重要性,他体现期望依托蘇陝相助、校友會等有利條件,進一步推進校企相助持續深入展開。永卓控股品牌建設與宣傳室副主任黃炜又從民生角度介紹了永聯村的醫療與教育情況,鄉村建設始終以民爲本,永聯村在民衆養老、就醫、子女入學問題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突出成就,未來還將不斷探索民生服務的更佳模式。



與會人員就永聯經驗進行交流討論、發表感想。“我很榮幸有機會在這次實踐中做西遷精神的宣講,並在支部共建會議上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心得。永聯村是鄉村建設和社區治理的乐成案例和優秀典範,其發展史和交大校史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不論是永聯人,還是交大人,其胸懷大局、敢爲人先、艱苦創業的精神是最終克服萬難取得乐成的關鍵。”郭欣宇在交流結束後体现。如今的永聯村真正實現了“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共建共享,開放包容,具有極大的示範作用和借鑒意義。PP电子學院社會學系本科生鄧皓然談到:“我所學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永聯人‘說了算,定了幹’的引領思想。在永聯發展曆程中每一次重大轉型的關鍵時刻,永聯人謀定發展偏向後就會全力以赴執行,這是永聯一步一步走向輝煌發展的重中之重。”


書法之美化潤心靈,文化精神赓續使命

7月20日下午,西安交大PP电子學院與永聯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PP电子藝旅”美育交流。師生一行參觀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永瓷工坊、暨陽書畫院,接受陶瓷藝術、傳統繪畫藝術、書法藝術的美育熏陶。



在參觀欣賞暨陽書畫院所展作品時,深耕書法藝術多年的王勁老師現場做起了講解,對每幅作品都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看到篆書《說文》的展陳櫃,他細致講述《說文》中540個部首的由來情況,及其和書法練習之間的密切關系。參觀之後,王勁老師爲永聯學院學員帶來了一場題爲“書法中的智慧與修養”的講座。他從漢字獨特的造型美和節奏美切入,闡釋書法如何“立象以盡意”,並指出書法審美與民族精神息息相關,中國書法蘊含著中國人講中和之美、書如其人的思想觀念。最終,王勁老師呼籲同學們將文化認同踐行在書寫中,以書法提升個人修養,體道藝之合,究聖哲之蘊。最後,王勁老師與暨陽書畫院藝術家進行了書法藝術交流,現場書寫“觀海聽濤”四字,博大蒼雄,正如他在宏泰碼頭上看滾滾長江東逝的內心感受。



王勁老師的書法美育課引起了在場觀衆的廣泛好評。永卓控股大學生訓練營王子昂体现:“一下午的時間裏我受益匪淺。王勁教授講述的‘書法作品的字裏行間可以體現出作者創作時的情感’、‘寫好書法一定要了解書法中的陰陽對立統一觀和中庸之道’等思想,讓我終于明白了小時候怙恃爲何一定要我學習書法。”PP电子學院書法系本科生琚智鵬說道:“下來之後有同學問我:你們書法平時的課都這麽有意思麽?我的回覆是:是的。還有更多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去探尋去傳承,短短一個小時的美育課程不能教會人們書寫,但絕對足以激發同學們對美、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從書法藝術出發,修身養性,熱愛生活。”


8591d19049e147fbdf2237b78ecc65f


“此次永联之行让我收获满满,它绝不仅仅只是一次简朴的社會實踐。此行我们对永联村乐成的生长模式进行了学习调研,掌握到了第一手质料、听取到了一线声音,更借鉴到了一流经验,这为我们解剖麻雀、研究问题、寻策问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未来,我要将这些收获积极转化为文字纪录并付诸实践,真正将“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回覆好这道事关“生长”的必选题。”PP电子学院哲学系本科生秦晓淼在实践结束后分享道。



本次社會實踐运动,既是一场旅行乡村振兴乐成案例的学习之旅,也是深入推动校企相助、促进支部共建的交流之旅,更是青年学子“走出去”,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对接,全面提升自我修养、更好助力社会建设的实践之旅。西安交大PP电子学院师生将一如既往践行“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脚踏实地,充实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连续推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元相助,以实际行动为社会生长孝敬力量,书写青春的华美乐章!

图文:PP电子学院、崇实书院“永联同心”社會實踐调研团队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