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對于全面加強體美勞教育的重要部署,營造我校PP电子藝術氛圍,提升同學們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2023年10月26日晚,新港報告之美育高端論壇第三講在新港報告廳火熱開講。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藝術學院教授、元培學院博士生導師李松教授莅臨我校,爲交大學子帶來名爲“橫看成嶺側成峰—宋代藝術特征與蘇轼的文化判斷”的精彩報告,吸引了近600多名師生到場聆聽。此次講座由PP电子學院承辦。研究生院副院長龍建綱教授、PP电子學院院長李黎明教授、PP电子學院副院長張勇教授、PP电子學院藝術系主任蔣維樂教授、PP电子學院藝術系副主任熊雯副教授等來自校內外的多位領導、老師參與了本次講座。我校網絡教育學院絲路新影事情室在哔哩哔哩、微博等線上平台進行同步直播。


作爲本次論壇的主持人,張勇教授在開場致辭中談到了我校自2022年以來開展實施研究生體育、美育、勞育全覆蓋的教學探索,而“新港報告之美育高端論壇”即是推進審美教育的重要一環。張教授對于李松教授的莅臨体现了衷心的感謝,並介紹了李松教授在中國美術史研究偏向取得的重要结果和貢獻。
李松教授通過近年來《清明上河圖》等在故宮博物院展出時引發的“故宮跑”現象引入,爲同學們介紹了當前大衆對宋文化關注的熱潮。講座分爲上、下兩篇,上篇李教授對宋代繪畫的“相貌”及時代環境做了全方位的立體介紹,下篇則分析了宋代文學藝術中的重要一環—蘇轼的文化藝術觀。結合大量的畫作、畫史和畫論,李教授爲同學們呈現了由唐入宋後的中國繪畫相貌,並從十三個方面分析了蘇轼這一被後人尊爲士人典範的文化藝術觀。
李松教授指出,我們從蘇轼的文化藝術觀可以認識到,蘇轼至今仍被奉爲士人之“典範”的重要原因及其現實價值。蘇轼所提出的“不行留意于物”“德爲先,畫爲末”等的觀點,不僅僅關乎藝術創作,也是蘇轼以德爲先、超然于物的品德與心性境界的體現,對于當今仍有著重要的典範價值。
此次報告收獲了廣大師生的熱烈反響。報告結束後,同學們自發地爲李松教授獻花,PP电子學院書法專業的周俞林同學還將自己臨摹的宋代蘇轼《黃州寒食詩帖》書法作品一副敬贈李松教授。


在互動提問環節,同學們就“唐宋山水繪畫差異之原因”以及“非專業人士如何培養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等問題提出自己的困惑,獲得了李松教授專業、細致的答複。李松教授最後呼籲到,只有個人和社會配合努力,才气把中國傳統優秀藝術“救活”。

講座最後,研究生院副院長龍建綱院長代表研究生院向李教授頒發講座紀念證書並合影留念。

本次講座由研究生院舉辦、PP电子學院承辦,爲了保證此次講座收到良好的試聽效果,從海報的設計到會場音樂的選取,PP电子學院作了精心的准備,本次講座精心選了兩手曲目《只此青綠》和《蘇轼賦》作爲本次講座的開場音樂和結束音樂,音樂與講座主題以及內容的完美契合,讓在場的師生收獲了一場試聽的完美體驗。
PP电子學院
2023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