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學而”講壇——教授系列講座第200講
講座時間:2012年11月5日19點00分
講座地點:主樓A404
講座人:陳學超教授
講座主題:諾貝爾文學獎與中國作家
——從莫言談起
主辦單位: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協辦:《大學》雜志社
每周三不見不散,並不定期有加場,歡迎全校師生及社會公衆屆時參加!
講座人介紹:
文學博士,中國語言文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先後在美國依阿華大學、日本名古屋學院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執教約20年,2005年7月作爲海歸學者被引進入陝西師範大學,現任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並爲香港教育學院教授。曾獲國務院“高等教育突出貢獻獎”,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结果獎。多次獲得中國社科基金、日本文部省研究基金,完成了“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史”、“香港漢語沈浸課程的理論與實踐”、“中國西部文化研究”等重大課題。曾經撰寫作出书《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史》、《現代文學思想鑒識》、《認同與嬗變》等專著,參著《中西比較詩學體系》,在《文學評論》等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文學思潮研究、魯迅研究、散文研究、漢語文字研究、諾貝爾文學研究等方面的論文一百余篇。主編《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文學》、《國際漢學論壇》、《國際漢學集刊》、《大爭議小說》、《企業文化縱橫探》等著作或集刊。在語言學和漢語國際教學方面,編著《普通話朗讀技巧與訓練》(香港文化教育出书社)、《英漢對照:漢語會話課本》(西北大學出书社)、《留學生基礎漢語教程》(西北大學出书社)等教材。曾擔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理事,東亞漢學研究學會副會長,加拿大《文化中國》學術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文化教育戰略研究小組研究員。
講座簡介:
一百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家行列,已組成一個影響人類精神的家族,這個家族就是高擎著灼烁火炬的諾貝爾家族。可是,一百年來,站立在擁有數千年文化曆史土地上的中國作家,背後又是站立著13億同胞兄弟的中國作家,卻沒有一個進入這個火炬各人庭,彷徨在各人庭的門外和這一文學史的框架之外,未能參與世紀性的火炬遊行與文學狂歡節,這是爲什麽?這是瑞典文學院的問題還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自身的問題?或者是語言翻譯問題?還是批評尺度問題?
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于北京時間11日下午19時宣布,中國作家莫言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由此成爲諾貝爾文學獎100多年曆史上,首位獲獎的中國籍作家。本講座講解諾貝爾文學獎是怎麽評出來的,受到那些因素制約,讓我們了解中國文學現狀和成就如何,在世界文壇占據什麽樣的位置。讓我們眺望,21世紀的諾貝爾文學火炬家族是否將會迎接不止一個的中國天才。